過去十年來,我們不斷聽到中國硬著路和政策錯誤的預估,但中國經濟仍以10%的速度持續成長。什麼原因呢?
當然,這是另一個「大言不慚」(famous last words)的案例。就像當年赫魯雪夫向甘迺迪嗆聲:蘇聯會把美國給「埋」了一般。不過她的話也點出了中國經濟的最大風險所在。
事實上,在胡錦濤主政下,中國控制經濟的手段與日俱增,尤其在過去三年,對經濟的操控程度更高。政府先是透過國有銀行在市場挹注資金,好讓國企能借得到錢,再來是控制信用緊縮;私人部門無法取得信用,但國企的借款卻不受影響,貸款利率也與以前一樣低廉。
中國還保有一點點共產主義特色經濟,這與自由市場經濟有何不同?基本上來說,共產主義經濟明顯是以政治目的為主,而自由市場經濟在累積財富上則最具效率──至少理論上是如此。
中國已累積相當多的財富,儘管面臨出口成長衰退,但最終財富分配與降低出口依賴的政治目標,已創造了維持高薪資成長率的必要性。財富公平分配是個崇高的理想,但這個過程是否會損害長期經濟目標,才是成功的關鍵。畢竟,赫魯雪夫威脅甘迺迪時,蘇聯在科技和軍事力量上,的確是超越美國。然而,當時蘇聯這個龐大帝國已暗藏崩解危機,甚至連最專業的分析都被表象給矇蔽了。
前述訪談中,顯露出中國分析師的盲目信念,她相信政府可完美地掌控中國各層面的經濟;而這也是全球對中國經濟的普遍看法,認為中國經濟不致衰敗。
當政府過度干預經濟時,就容易犯錯。以自由市場經濟表徵的美國為例,當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承諾,一直到二○一四年之前,利率都會維持在目前的低檔水準;他的本意是,鼓勵資本形成,並活化衰落的不動產市場。
低利率確實會降低建造廠房和購屋的成本,但二年的低利率承諾,卻會產生反效果。因為大家突然發現,利率既然不會那麼快就反轉拉高,那就不急於一時加碼投資或購屋。柏南克的承諾,反而成為大家延後投資的保證。這麼一來,反而會更進一步壓抑經濟,進而延長零利率的必要性。這種場景,是不是與日本這二十年的經驗很相似?
實行自由市場經濟達二世紀之久的美國政府,也不免錯估形勢而犯錯,為什麼我們卻對北京政府抱持著這麼強大的盲目信心呢?過去十年來,我們不斷聽到中國硬著陸和政策錯誤的預估,但中國經濟仍以一○%的速度持續成長。時間愈久,大家對中國經濟的盲目信念就愈強,一旦這個信念破滅了,市場的失望程度實在令人不敢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