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源都被中年人吸走了,只有歐吉桑、歐巴桑很有活力,不敢妄想的年輕人卻愈來愈多。
希望是年輕人的權利,社會不應該剝奪,應該還給年輕人希望的權利。但社會留給年輕人或後代的都是許多負面的遺產,像幾代都還不完的財政赤字,或十萬年才能無毒化的高階核廢棄物等。
我雖然沒有什麼成就,但還確保一定水準的生活,被我的孩子說「你們是逃亡成功的一代」。的確,二十幾歲的他們即使從名門大學畢業,或拿到博士學位,要找到像樣的工作也不容易,今年日本四成以上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出現「就活(就業活動)自殺」,他們並沒有比我年輕的時候怠惰,但社會結構性的問題讓他們對前途非常憂慮,無法有什麼樂觀的展望。才大一的小兒子已開始考慮要怎麼修課才對就業有利,無法享受胡亂學習的樂趣,相當可憐。
社會抱怨年輕人「草食」不做愛、不結婚、不生孩子,但社會資源都被中高年人吸走了,只有歐吉桑、歐巴桑很有活力,結婚生子對年輕人而言是很大的負擔,不敢妄想的年輕人很多。
「希望」是努力有回報才會有的,我算是窮人家女兒,但在成長過程中,沒想過「自己是有錢人家小孩的話就好」,因為高成長社會讓年輕人充滿希望,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有希望,但若是現在,我可能會期待生在富裕的家庭,因為世代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年輕人生機全遭剝奪。日本許多經濟專家相繼提出應該推行優待年輕人政策來讓日本復活,當作經濟真正的成長戰略,否則年輕人絕望的話,社會、國家還有希望嗎?
優待年輕人的對策不是增稅,增稅會讓企業萎縮,年輕人就業機會減少,而是要讓年輕人所得增加,該怎麼做呢?當然不是像台灣只貼補博士就業般收買,而是要建立一套優待年輕人的企業獲利架構,像日本GDP五百兆日圓,政府稅收只有四十兆日圓,經濟活動大半在民間企業,應從企業著手,就像環保企業品牌形象提高,能確保優秀人才加入或取得參與新領域資格等,具體地可以建立像ISO(國際標準化)的品管安全驗證制度一樣,制定優待年輕人的驗證制度,而對取得驗證的企業予以表彰及稅制上的優待,企業才會積極雇用年輕人。
或讓年輕人文化成為成長產業,也能增加年輕人機會,讓經濟復活,具體作法則是培養創意工作者,支持、投資內容(Contens)製作。台灣去年年底有類似日韓發展創意產業的構想,卻由工業局推動,把軟體產業當硬體來推,不可能真的有創意產業誕生的,日韓由文化部門來做基本人才培育的,但必須公正起用年輕人才推動計畫,而不是預算落入老朽的當權親貴手裡當肥水。不管怎麼做,新的年一定要給年輕人懷抱希望的機會,希望是年輕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