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的多權力中心模式,注定它無法像連儲般執行QE到底。LIRO無法改變歐債危機的大局勢,2012年將繼續動盪。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歐洲央行無限量地向歐洲銀行提供三年期低息貸款,吸引了五百多家銀行、拆借出四八九一億歐元,其規模遠超過事前估計的三千億,在現代經濟史上也算是一次罕見的大規模銀行拯救計畫。隨後西班牙拍賣的短期國債發行利率陡降近半,燃起了人們對LTRO救危機的希望。然而,LTRO不是QE。它對緩解銀行的流動性危機有一定的幫助,但不是解決歐債危機的靈丹妙藥。歐洲央行的多權力中心模式,注定了它無法像美國聯儲般執行QE到底。
LTRO被一些人稱為是「後門QE」。其原理是,由央行提供無限量的低息貸款,再由銀行買入高息的歐豬債券。這樣既將歐債的發行成本降下來,又可使歐洲銀行賺一個息差來增加盈利與資本金。如果銀行將這些國債再抵押給央行,借取進一步的貸款,則更增加乘數效應。
這套政策操作成功與否,取決於兩個關鍵點。第一,歐洲央行必須如同美國聯儲,願意堅決地、無條件地提供無限量的流動性,直至市場完全信服為止。第二,歐洲的銀行相信歐洲債務國家不會違約,他們的國債收益回報遠超過違約風險,願意將借來的資金投入國債市場套利。
首先,歐洲央行不是美國聯儲,它是由十七個國家組成的貨幣政策俱樂部。這種架構決定了歐洲央行無法在量化寬鬆上如聯儲那樣賭一把,因為每個成員國對貨幣超發、通貨膨脹和財政紀律的態度均不相同。德國對通貨膨脹極度敏感,本國又未遭債務危機之荼毒,所以只會容忍有限度可控風險的信貸擴張。LTRO只安排了兩次貸款發放,之後不排除加碼,但絕不可能是無限期、無條件的。市場對歐洲央行QE到底的決心自然有懷疑。
其次,歐豬債風險很大。希臘債也曾信誓旦旦說絕不違約,最後銀行卻被逼「自願」重組,甚至無法從CDS(信貸違約交換)索償。歐洲的銀行手頭已經擁有大批歐債,當下他們的要務是擺脫流動性困境、增強資本金,而不是增槓桿、增風險。
LTRO發放後的第二天,銀行存放在央行的新資金相當於LTRO拆出資金的一半。換言之,銀行將從央行拆出的資金,轉手又存回央行帳戶下,以備日後緊急之用。在風聲鶴唳的年代,銀行這樣做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卻令歐洲政治家們「後門QE」之想竹籃打水了。
LTRO對改善銀行流動性,確有幫助,但是無法改變歐債危機的大局勢,無法增強銀行的資本金。歐債危機,在一二年將繼續動盪,繼續惡化。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