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能源價格走低可能會是個新趨勢,屆時將出現另一股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力量--美國能將是重心。
一般而言,中東國家相當樂見油價大漲。不幸的是,近來商品價格的漲幅比油價來得大,讓中東地區的貿易條件大幅惡化,政府無法以出口石油的收入,來補貼進口商品的成本。
對中東國家來說,他們是自己成功的犧牲者──也就是所謂的「荷蘭病」(Dutch Disease),也有人說是「石油魔咒」(oil curse)。一九五九年,荷蘭在北海發現天然氣,帶來大量財富;但儘管天然氣出口創造不少收入,卻也導致通貨膨脹大增,壓縮國內產業的生存空間。荷蘭產業逐漸空洞化,許多民眾靠領取失業救濟金過活。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會員國陷入這樣的處境也已經數十年了。事實上,在二次大戰前,中東人民還都是游牧民族,經濟基礎相當薄弱。自從他們脫離游牧形態,人民便仰賴政府的移轉性支付和補貼過日子。如果油價無法趕上進口成本,中東國家政府也找不到其他產業來填補這個缺口,生活水準將會持續下滑;如此恐將使得民主帶入中東的美夢破碎。
在中東面臨政治世代交替之際,又碰上這種轉變。新一代的執政者將無法給選民承諾:現在的生活,比以前政府執政下的生活更好。
巧的是,俄羅斯總理普丁(Vladimir Putin)也面臨上任來首次的民眾公開示威抗議。俄羅斯也是一個極度仰賴石油出口的經濟體,我們在市面上幾乎買不到任何俄羅斯製造的產品。隨著OPEC和俄羅斯在全球能源市場主導權的削弱,他們掌控價格的能力也愈來愈力不從心。
這個轉變對台灣可能是個好消息。台灣可進口較多的美國能源,加上OPEC轉弱的定價能力,可望改善台灣本身的貿易條件。
當然,這也代表中東的紛擾會更加嚴重,中東政府可能持續動盪不安。美國年底前將自伊拉克撤軍;厭戰的美國很可能完全撤出中東,未來中東要出現一個穩定的政治力量將難上加難。此外,俄羅斯經濟將出現停滯,而普丁看來會是俄羅斯永遠的領導人,民眾的示威抗議活動將更為頻繁,更為棘手。
美軍撤出中東,以及美國將外交事務重心轉回亞洲,可能會造成中東持續動亂。但隨著頁岩能源大幅增加,中東動亂對油價的影響也將愈來愈小。中國頁岩油的蘊藏量也相當豐富。未來能源價格走低可能會是個新趨勢,屆時將出現另一股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力量──美國仍將是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