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兩黨政治,讓第三黨根本進不了白宮,不論哪個政黨勝選,兩黨分化的國會,肯定會由一位走中間路線的總統居間調解。
占領華爾街運動在全球延燒,上周我剛好來到美國占領洛杉磯運動現場,現場民眾談到「銀行家」時,口氣明顯充滿憎惡與敵意。這讓手捧金融業飯碗的我,不免感到氣餒。
占領洛杉磯運動多半由失業的年輕人參與,他們打著「我們是九九%」(The 99%)的口號,意指他們只是尋常百姓,而非金字塔尖端,那群賺取全美五分之一總所得,並掌握全國三分之一總財富的那一%美國人。
當前美國的貧富差距是一九二○年以來最糟的狀況;雖然大家都把原因歸咎於全球化,但事實上,前共產大國的開放,尤其是中國,導致廉價勞工幾乎是無限量供應,並帶動製造商爭先恐後地將生產線移往中國。結果造成資本和就業機會都流向中國,當美國和台灣等國家的勞動階級喪失工作的同時,資本家卻持續累積獲利。
我在占領洛杉磯活動現場看到幾位名人發表演說,包括柯林頓總統任內的勞工部長萊奇(Robert Reich)。他表示,儘管改革運動分子和民主黨員有諸多不滿,但他們仍將含淚支持歐巴馬。
歐巴馬向共和黨和資本家舉白旗投降,沒有設定條件就出手挽救華爾街,比方要求銀行協助無依無靠的弱勢房貸戶,或是再度實施《銀行法》(Glass-Steagall),或面對共和黨的杯葛,以更嚴苛的立場來進行協商,而非任其予取予求;這些舉措都讓後續的改革熱情冷卻下來。
諷刺的是,朗姆尼(Mitt Romney)將會是共和黨的總統參選人,而他在共和黨裡也無法激起熱情;就如同歐巴馬在民主黨內的處境一樣。美國大老黨(GOP)之所以支持朗姆尼,是因為他是共和黨參選人中,唯一一位不被民眾視為「古怪」的人。巧的是,我從波士頓往紐約的飛行途中跟他同班機,而且我們都是坐經濟艙。
共和黨內並不喜歡朗姆尼,他的安全、不明確的態度,給人矯情和偽善的印象;此外,他前私募股權金融家的身分,也是傳統政治人物的表徵。只不過,此時正值共和黨,甚至是美國大部分地區愈來愈反傳統的時刻。儘管如此,美國的兩黨政治,讓第三黨候選人根本不可能進得了白宮,且兩黨制度將迫使歐巴馬和朗姆尼向中間路線靠攏。
茶黨三年來所掀起的紛擾,並沒有使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走向偏鋒,但卻改變了共和黨在國會的組成結構;這是假設朗姆尼最後獲得提名,而非較民粹與保守的凱恩(Herman Cain)出線。凱恩目前的民調領先,但卻深陷數起性騷擾案。民主黨也會因占領華爾街運動,可能導致該黨國會議員向右派傾斜。
不論是哪個政黨贏得大選,兩黨分化的國會,肯定會由一位走中間路線的總統居間調解。長期來說,這或許能讓美國政治漸漸朝較公平的經濟典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