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網站必須結合電子商務與線上購物的銷售模式,並從成本控管及品質管理等面向多管齊下,才能避開泡沫化的危機。
近兩年掀起一股熱潮的網路團購,因產業形態及競爭激烈等問題,迅速歷經誕生、成長及成熟的市場週期,並已出現一些衰退、重整的現象,其中尤以美國及中國市場最明顯。有人憂心這是另一波網路泡沫化的開端;有人則認為市場需求仍在,洗牌有助於導向更健康的發展方向。
網路服務業具有迅速擴張及容易複製的特質,但也容易造成惡性競爭,最終使多數業者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從入口網站、搜尋引擎、電子商務、影音網站到社群網站,幾乎每個階段都要歷經一次競爭與重整。
事實上,網路團購的發展至今不到三年,產業週期較其他網路服務短促,凸顯其難以獨立於電子商務與線上購物之外的本質。未來,網路團購仍須回歸電子商務與線上購物的經營架構,並視為一種行銷模式或商業手法,才有機會繼續延續。
觀察團購網站代表Groupon的全球搜尋量,歷經過去一年的成長期,從今年第二季以來都相當平穩,成長速度已緩和下來,呈現提早進入高原期的現象。其實,消費者對於團購的需求未減,但因團購的門檻偏低、殺價競爭盛行且獲利不易,大幅壓縮業者的生存空間,連Groupon都遇到很多挑戰,而影響其上市計畫,更別說為數眾多、且缺乏銀彈的小型團購業者了。
根據統計,二○一一年以來,美國已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團購網站關閉或出售;中國則在不到兩年內,從百團、千團成長到五千團,然後又快速進入大規模淘汰賽階段,不僅前十大團購網全處於虧損的狀態,騰訊與Groupon合作的高朋網也大幅裁員。
然而,台灣的團購熱潮從○八年展開,歷經三年的成長期,今年以來的搜尋量開始趨向平穩;以目前台灣電子商務占整體零售業績不到五%、團購營收又占電子商務不到一%來看,團購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潛力。雖然台灣團購網站的競爭不如美國及中國市場激烈,但也有近四十家的規模,同時,糯米網、拉手網等中國團購業者都積極進入台灣市場,各家業者的轉型壓力還是有增無減。
網路團購的發展的確走到了十字路口,如何擺脫低價競爭的宿命、與更具品牌形象的業者合作、瞄準利基市場、正視成本控管及產品品質管理等問題,都是業者必須突破的挑戰,唯有調整商業模式,更謹慎投資,才有機會力抗全球席捲而至的團購泡沫化浪潮。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