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談論如何依照自己的屬性做投資組合的配置與規劃前,適逢最近全球股市有較大的回檔,因此剛好可以藉此讓投資朋友了解風險控管的重要性。
對於個人投資來說,首先有兩大風險昰必須學會控制的。第一個是人身的風險,第二個是投資的風險。每個人都必須要購買的保險,包括 定期醫療險(實支實附醫療)、終身醫療臉、終身防癌險、定期防癌險、意外險,如果您有家庭的負擔,那麼建議您還要加買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簡單的來說,定期保險的保費較低廉,但保障不一定比較低,而且它的保險費通常會隨著您的年齡或風險條件不同而調高,比如說年齡越大,發生理賠的風險和機率較高,所以保費較貴。
但這類的保險缺點就是,都有一個承保的年齡上限。以實支實付醫療險來說,通常承保的年齡上限是到75歲,也就是在75歲之後,您是無法在購買這類的保險,75歲的保險就只能自己承擔,無法透過給付保險費而將可能發生風險的彌補責任轉嫁給保險業者。
而終身型保險,通常只需要給付保費一段時間(通常為15或20年 )就可以讓您有終身的保障,當然,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如果您的預算不足的情況下,建議可以透過定期醫療在較低的費用下做好基本的保障,也不會壓縮做為理財規劃的資金。
在投資的部分,股神巴菲特曾經這麼說過的,投資最重要的就是要記得三個重點1、不要虧損;2、不要虧損;3、不要虧損。當然,巴菲特提到不要虧損,還連提了三次,是帶著點戲謔的味道,而且投資不要虧損也是不可能的事,不然地球上可能只剩一種職業叫做「專業投資人」。但我們可以從此了解到「控制虧損」,也就是控制風險的重要性。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我們投資100萬,虧損了20%,只剩80萬,如果要賺回到原始的本金,就必須要賺回25%,因為虧損的時候的本金都是比較大的,虧損後想賺回原始的本金都是「基期」比較小的。假設今天我們虧損到40%,那麼要賺回原始的本金,就要賺回將近70%的報酬率,所花費的時間可能要長達3至5年以上,而且當市場從高點下跌的幅度達到20%,市場對於股市下跌20%的定義為進入熊市,通常從高點修正20%都代表,市場上發生了一些事情,或是正在發生一些大部分的人還沒發現的事情。
為了避免擴大虧損,或是發生了難以彌補的虧損,如果手上可以加碼投資的現金不多,或是這筆投資部位佔您總資產比例很大,那麼就建議您將總投資部位,含可加碼的現金合併計算,虧損達到20%時,做為停損的最後的底線。
但事實上,在開始發生虧損前,甚至是最好的風險控制方式叫做「預防勝於治療」。也就是說,在開始投資前,已經設定好可能面臨到的風險,和遇到可能的風險後可能面臨的損失。
一般財經雜誌提供一個最簡單的資產配置方式,就是年齡配置法,比如說您40歲,就將40%的投資部位放在保守型資產,60歲則為60%放在安全性的資產,但這方式簡單,卻有其缺點,比如說繼承大筆財產,或是年紀輕輕就有大筆財富的人就不適用,風險就太高。因此我會建議採取類型配置法,一般會分為保守型,積極型和穩健型,每種類型的年化報酬率(複利)約略如下 :
依照這樣的報酬率,去建構自己的投資組合,在投資組合中加入相關係數較低的資產,比較能做到風險的分散,下周我們再針對這個部分做更詳細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