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股陷入年陷攻防戰,但是各類股表現卻大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分類指數,從金融海嘯過後的361.17漲到1015.87點,創下歷史新紀錄,關鍵就再於中國13億人的消費力。
台灣股市最近出現幾個重大變化,一是市值排列出現大風吹。去年底,台股市值前十大排行榜分別是台積電、鴻海、台塑石化、宏達電、中華電信、台塑、南亞、台化、國泰金控及聯發科。到了年中,又出現了新變化,其中,宏達電市值一度破兆元,且超越鴻海成為市值第二大的企業。
最近這個排名又出現了新變化,以七月十八日收盤價來排名,市值老大仍是台積電屹立不搖,但市值第二大改由台塑石化以九七一六.五二億元拿下亞軍寶座。過去一直都是台股市值老二的鴻海,最近一個月來股價急跌,到七月十八日跌到八十八.五元,鴻海不但與百元大關漸行漸遠,且市值摔落到八五五○億元,只能屈居第三。
電子股沉淪
比較慘的是宏達電,既痛失股王寶座,市值又輸給諾基亞。近兩個月來,宏達電從一三○○元跌到八四八元,市值一口氣少了三六九六億元,成為這一波股價調整市值減肥最激烈的公司,且市值排行從老二掉到第五,追過宏達電的赫然是中華電信。
由於業績穩健成長,中華電信股價一步步走高,旗下轉投資的神腦,又因為與中國聯通共同打造通路,股價一口氣漲到一四八元,讓中華電信實力增強不少。七月十九日中華電信上攻到一一○元,創下上市歷史新高價,與鴻海市值已在伯仲之間。假如,中華電信股價繼續往上,鴻海不進反退,很快地,市值老三地位將由中華電信當家。
後五名變化不大,台塑、南亞、台化依然在榜上,國泰金控依舊穩居第九,但第十名赫然是富邦金。富邦金市值跨越四千億元門檻,拉近與國泰金的差距,也勇奪市值第十大寶座,原先市值第十大的聯發科反而摔到榜外。去年底聯發科收盤價四一七.五元,市值達四五九二億元,如今縮水剩下二七六○.七億元;友達、奇美電也是市值大縮水的成員。
從這個市值變化來看,鴻海、宏達電、聯發科是這一輪股價調整的輸家,其中,宏達電從一三○○元天價跌到八四八元,鴻海從一二八.五元跌到八十八.五元,聯發科從四三七元跌到二四四元;另一個大輸家則是自創品牌的宏碁從九十九.四元跌到三十九.三元,半年中,市值少掉一六二四.五億元。這四家公司都是台灣電子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這幾個月的股價強烈修正,代表了台股生態的重大轉折。
最近台股陷入八千五百點的年線攻防戰,但是各類股表現卻大大不同。水泥、食品、汽車、橡膠、貿易、百貨類股迭創新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食品分類指數,從金融海嘯過後的三六一.一七點漲到一○一五.八七點,創下歷史新紀錄。最突出的是統一市值超過二千億元大關,通路的統一超商市值也寫下一八八六.九一億元的歷史新紀錄;佳格股價一口氣衝到一二三元,市值也拉升到四五○億元以上。
中華電信因轉投資的神腦與中國聯通共同打造通路,市場想像空間頓時放大,激勵股價表現,市值也因此超越宏達電,躍居國內第四大公司。
(圖/資料室)
食品股寫下新頁
假如從金融海嘯以後食品股最低的三六一.一七點起算,在金融海嘯過後的三年之中,分類指數大漲一八一%;反觀過去十幾年來,一直都是台灣股市精神領袖的電子股,出現了豬羊變色的景象。今年初,電子分類指數漲到三五四.二八點,最近卻一口氣跌到二九七.四八點,電子分類指數幾乎創下金融海嘯過後的新低價,且明顯跌破年線三二五.八八點的位置,代表帶領台股走過二十年多頭歲月的電子股真正步入空頭。
這可從宏碁股價半年來跌六成,聯發科跌到天價時的四成,鴻海跌破百元關卡,宏達電瞬間反轉跌掉三成,看出電子股面臨的調整十分嚴重。其他還包括以每股三百元高價上市的晨星,半年來股價從三四七元跌到一五一.五元,大多數的電子股跌破年線,且股價距年線愈來愈遠,讓這些年來鍾情於電子股的散戶們荷包消瘦不少。
去年十二月,KY美食(85度C)上市後,開始刷新股市新紀錄。一直以來大家對於跨入門檻很低的飲食產業,並沒有太多憧憬與期待;但是,KY美食一上市,股價就寫下四百元的天價紀錄。之後上了興櫃的安心食品(摩斯漢堡)也寫下三○五元高價,最令市場驚奇的是王品集團,一上興櫃就寫下驚人的五三八元的新天價。
王品、85度C、摩斯漢堡,這三家在日常生活中與大家為伍的公司身價陡增,令市場刮目相看。再看兩家便利超商,統一超商股價從六十.五元大漲到一八七元,身價暴增兩倍;全家則從五十七.六元大漲到一五八元,這兩家便利超商股價連續大漲兩年,充分改寫了市場生態。
面對這半年來傳產股興、電子股衰的景象,最大的分野是把中國當成生產基地的產業。在中國連續調整工資的衝擊下,像今年來,廣東省平均工資上漲一八.六%,廣東省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一至五月,電子產業的利潤為二○六.九九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滑一七.四%;加上原物料漲不停,與人民幣、新台幣雙雙升值的衝擊,電子代工業的利潤大大受到壓縮。
另一方面,蘋果電腦創造出「贏家通吃」的新形勢,讓台灣的PC產業受到嚴重壓縮;此外則是三星電子在DRAM與面板,對台廠產生壓迫式的淘汰戰,讓台灣的雙D產業出現前所未見的連續虧損,元氣受到重傷害,這使得在台灣已奔馳了二十年的電子產業,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反轉變化。
反之,中國經濟改革發展三十年,中國經濟規模迅速提升,中國十三億人口消費力也跟著水漲船高,這時候誰掌握了中國十三億市場商機,誰就能成為新贏家。
誰掌握中國,誰就是贏家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台灣只是一個二千三百萬人口的小市場,企業要變大,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外銷,把產品賣到全世界。過去二十年來,電子業的代工機制完全發揮了這樣的優勢。但是,金融海嘯後,歐美市場萎縮,外銷歐美的產業相對受到傷害。反觀中國龐大消費力,成了新市場的主導者。例如,高檔進口車Bentley,去年全球銷售三六八○輛,其中,中國就占了一千六百多輛。
中國消費力快速扶搖直上,誰抓到中國內需市場,誰就成為贏家。例如,過去三年來,同樣是成衣銷售,以歐洲為銷售重鎮的思捷環球,股價從一三三港幣重跌到二十.七港幣,股價重挫八四%。反觀以銷售大中華市場為主的佐丹奴,股價卻從○.九三港元大漲到七.五八港幣。因為不同的市場,命運完全不一樣。
也因為中國人消費力強,這幾年歐洲精品幾乎都把目標完全瞄準中國市場,歐舒丹、Prada相繼到香港掛牌上市,未來如英國的Burberry、美國的Coach可能都會到香港第二上市。不管是精品或民生必需品,大家都瞄準中國大陸十三億市場商機。
而這個商機對習慣了二千三百萬人小市場的台灣企業影響力更大。過去在台灣二千三百萬小市場征戰的產業,就像淺水養不了大魚,企業能發揮的空間有限,也因此,幾十年來,本益比最低的類股都是食品股,因為市場有限。
但是連結了中國大陸的市場,「任何很小的東西都會變大」。例如,台泥因為台泥國際在過去六年來把中國產能拉大到近五千萬噸,這比起台泥過去半個世紀累積一千萬噸產能大了五倍,台泥格局改變了。亞泥也因為亞泥中國而撐大了,以今年上半年台泥國際貢獻了八.九六億元人民幣的獲利,就可以了解台泥國際的重要性。
最近大華金屬總經理姜正行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大華金屬已躋身為全中國的前五大鋁罐廠。大華金屬跨出台灣,如今在大陸有上海、重慶、濟南三個生產基地,全中國市占率拉升到九%,僅次於波爾、皇冠、太平洋製罐與寶億。今年大華金屬進一步打入王老吉供應鏈,一年交貨量達七千到八千萬支,大華金屬的格局也跟著改變。
過去大華金屬在台灣的營收只有二億元左右,如今兩岸合併營收已達七億元以上,且成長力道明顯,大華金屬的EPS(每股稅後純益)也從○八年的○.九三元、○九年的一.七七元、一○年的二.一七元,今年EPS可挑戰二.七元,二○一二年目標上看三.三七元,過去平穩的產業,正式進入高成長的階段。
飲食業者中國發亮,化身股市寵兒
中國十三億市場就像大海一般,在大海裡可以撈大鯨魚,誰抓到中國大市場,市值也可以有效躍升。過去十年來最顯著的是康師傅,以七月十九日收盤價二十四.二港幣計算,康師傅市值達一三五二億港幣,已超過五千億元台幣,身價超過國泰金控;旺旺市值達九二四.八四億港幣,換算成台幣也達三四二二億元,幾乎是友達與奇美兩家面板廠的市值總和。
生產泡麵的康師傅可以創造五千億元台幣身價,生產米果的旺旺也可達到三千四百億元台幣,若非中國大陸市場,這些食品廠豈能有今天。這兩年全家與統一超商的大漲,也因為通路連結中國十三億人市場,如今,統一超商又壯大了統一企業,全家滋潤了泰山,康師傅可以照亮味全,而旺旺威力遠播,拉抬了國票金控與旺旺保。
這個大變化意味了誰能征服中國十三億人大市場,企業規模格局就會有很大改變,即使是電子業也是如此。像神腦過去兩年來股價從二十八.四元漲到一四八元,神腦與中國聯通合作,廣布中國通路,威力可觀。因此,即使是電子業,也有因為充分擴展中國大陸市場股價大大發威的案例。
以今年85度C、摩斯漢堡、王品集團股價表現亮眼來看,未來在中國市場發亮的飲食產業,很可能成為股市的寵兒。例如,在中國有五百多家店的味千拉麵,過去兩年股價從二.五港幣狂漲到十八港幣;另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小肥羊,則從一.二八港幣漲到六.三八港幣。有了這兩家餐飲示範,今年唐宮中國與喜尚控股相繼在香港上市。
另外,基地在重慶的速食業「鄉村基」在美國上市,股價表現不惡。而在大陸掛牌的西安飲食、湘鄂情及全聚德,表現都比深滬股市的大盤還出色,像全聚德去年從十五.一元漲到四十.四元人民幣。
最近因為汪小菲娶了大S而暴紅的俏江南,已預計在香港掛牌上市。俏江南在中國十七座大城市有五十四家餐廳,預計明年在香港上市。俏江南之後,可能還有「真功夫」與「小南國」,甚至是天津的「狗不理」,台灣的「一茶一座」、「兩岸咖啡」、「天福」、「克莉絲汀」、「金錢豹」,也將陸續掛牌上市。
最近雀巢宣布購併徐福記食品,已為國際品牌大廠購併大陸食品業掀開序幕。從帝亞吉歐參股水井坊、百勝集團宣布入股小肥羊,中國將是未來飲食產業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