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灣存託憑證前途堪慮?

台灣存託憑證前途堪慮?

2010-12-30 14:20

大盤十月以來逐步走高,但TDR台灣存託憑證卻沒反應,已經很多檔跌破承銷價。八字差的,連蜜月期都沒有。

大盤十月以來逐步走高,但TDR台灣存託憑證卻沒反應,已經很多檔跌破承銷價。八字差的,連蜜月期都沒有。

 

問了些市場人士,普遍都看壞TDR,根據我的不完整分析,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股價決定論,因為買了沒有很快賺到錢,所以這是壞的投資工具。許多資深投資者,一聽到這名詞,立刻罵聲連連。我估計,以這些朋友的江湖地位,應該在承銷時,就能用特定人身分拿到不少股份。原本想賺蜜月期的無風險套利,沒料到卻連支停板都沒有,甚至當天就破發,在裡子與面子俱損的情形下,當然不會有好評價。

第二種是資訊欲求不滿論,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這些被台灣市場寵壞的法人,緊緊盯著季報的獲利、每月的營收,哪會滿足於香港、新加坡的半年報頻率。對比之下,投資存託憑證這種資訊貧瘠感,當然比不上上市、上櫃股票,連興櫃都差了一大截。

大家都看壞的市場,特別是基於錯誤理由看壞,肯定有賺大錢的機會!

七二九期檢討年終績效的時候,已經用過這理論。去年沒人看好的大型股,台塑集團、中華電信、中鋼這些指數股,反而在一○年虎虎生風。只要Google一下去年的明星潛力股,就知道我在說什麼。同理可證,在台灣存託憑證這個族群裡,肯定有一一年跳最高的兔崽子。

 

全球最佳中國收成概念股


成功預測到○九年股市大反彈的英國最佳基金經理安東尼.波頓,因為太看好中國前景,甚至放棄退休的悠閒生活,遷移到香港,並主導發行、管理一個中國基金。可是,A股市場不開放外人投資,就算透過QFII的窄門擠進去,好公司也很稀少。

之前談過投資的挑戰之一,在於經濟表現與市場表現的落差。景氣最好的中國,股市表現最差;復甦力道最弱的美國,現在離天價最近!看好中國內需消費的成長潛力,就該來台灣買TDR,而不是在香港或上海鬼混!

檢視這批第二上市的公司名單,除了環球海運等少數幾家公司,都是與中國民生息息相關的企業。泡麵、米果那兩家門神就不提了,做衣服的、拉電線的、賣吃的,八成以上的TDR都是收人民幣的食衣住行基本需求股,這個階段不投這些,要投什麼?

 

創投看好民生基本需求股


全世界最厲害的創投公司紅衫,從英特爾到雅虎、谷歌、甲骨文這些改變產業標準的高科技公司都投遍了,到了中國,卻投開餐廳的、開補習班的、賣衣服的這些低科技公司。原因很簡單,都是成長性最好的產業。收得到錢最重要,技術含量留給學者去討論就好。

如同十幾年前,中國最賺錢的寡占事業,例如中國電信、中國石油都是先在香港上市,TDR也將是中國最活躍的民生事業上市寶地。趁主力、法人都還在抱怨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撿便宜貨。噓,別吵醒他們。

陳健民淡笑看一切

「要穿哪種鞋去坐牢,我都想好了」

 

採訪戴耀廷多次的《傘裡傘外:民主前夕的香港故事》作者陳奕廷,形容戴耀廷像是「唐僧」,在一國兩制底下,向來只有法治、沒有民主的香港,覆誦著他對民主、愛與和平的想望,終在這座城池裡激起一片迴響。

 

彼時和戴耀廷一同掛名發起「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的,還有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和牧師朱耀明,三人並稱「佔中三子」。發起佔中前,陳健民和中國連結極深,他是首位將「公民社會」概念帶往中國的學者,穿梭在民間團體、官方機構間的溝通橋樑。為了保持在中國做事的空間,劉曉波發起《零八憲章》連署時,陳健民身邊不少朋友都簽了,但他沒簽。

 

掛名發起佔中後,陳健民隨即被警告別去中國,連澳門也別踏入。但陳健民與戴耀廷一樣從容,他說自己二十九歲那年,一口氣拿到五個學校的獎學金,包括美國耶魯,卻因一眼視網膜剝落,住院個把月,兩側病友和他同樣症狀,最後都失明了。這一經驗讓他瞬間從「溫拿」(winner,勝利者)的同溫層墜落,也開始對人生有不同體悟,知道生命不會永遠掌握在手中。「雨傘運動後,我兩隻眼開白內障手術,現在看東西一片模糊,但我不擔心,人生就是很多可能嘛!」

 

這幾年,陳健民開始跑馬拉松,還報名了二月的一場半馬,「還好我們案子四月才宣判,我還能去跑。跑完去坐監,順便在裡面練跑,連要帶哪種鞋進去練,我都問清楚了。」

 

陳健民

 

戴耀廷恐遭判七年

「從社會得到太多,該付出代價了」

 

一四年九月二十七日,學生佔領政府總部旁的公民廣場後,戴耀廷在二十八日凌晨宣布「佔中」開始,「那天我站在台上講話,我兒子那時高中剛畢業要上大學,他在現場拉著我褲頭,怕我掉下去。」

 

宣布「佔中」後,隨即招來「騎劫學生活動」等批評,「其實當時的心情是,我們這些中年人,從香港社會得到太多,我們是享受經濟成果的一代人,也該為這社會的進步付出代價了。」回想當夜,戴耀廷沉吟:「我們最怕的是武力清場,絕不能讓學生受傷,就讓我們在前線吧!」只是那當下,整場運動早已不在他掌握中,也偏離他原本籌畫的「佔中」藍圖。

 

就這麼登高一呼「佔中」開始,讓戴耀廷等人一八年十一月被控「串謀公眾妨擾」、「煽惑公眾妨擾」及「煽惑他人煽惑公眾妨擾」等罪名,最高刑期恐判七年。諷刺的是,法庭上,證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所提供的調查顯示,參與「雨傘運動」的群眾裡,只有六.五%是為了「響應和支持(佔中)三子」而來。

 

即使參與「雨傘運動」的一百二十萬人中,只有少數是為了三子而來,但檢方並未打算放過他們。「你看這九名被告是被仔細挑選過的。」曾因關心土地開發議題聲名大噪、一六年選上香港立法會議員的朱凱迪分析,除三子之外,其餘六名被告包括:兩位現任立法會議員公民黨陳淑莊、社福界出身的邵家臻;當年擔任學聯常委的張秀賢、鍾耀華;民主黨的李永達和社民連副主席黃浩銘。這些人與其所屬團體,皆為北京眼中的反對派。

 

這些人雖在「雨傘運動」期間拿過麥克風、當過主持人,但朱凱迪質疑:「拿過麥克風的大有人在,為什麼偏偏挑他們?因為最直接的影響是,判決可能讓兩人失去議員資格。」能使如今已是議會少數的民主陣營,人數更顯單薄。

 

另一個更深層的目的,則是要把恐懼感深植香港人的內心。朱凱迪說,戴耀廷等人的形象「都是很斯文、書生類型」,他們所代表的則是,香港從六四以後摸索出的一條抗爭路徑——以最和平方式、道德訴求來號召公民上街,透過人數優勢癱瘓城市日常,迫使當政者妥協。「連這樣形象的人都要被告,未來和他們形象相當的人在行動前,內心都會先有一層陰影了。」

 

雨傘運動後的這四年,香港政府不斷用法律訴訟來恫嚇異議者,尤其現任香港眾志祕書長的黃之鋒,最能體會箇中滋味。「雨傘後一六年的立法會選舉,民主陣營裡不同主張的人紛紛選上,香港眾志的羅冠聰二十三歲當上議員,那時大家感覺真的很棒。」但選舉過後一切都變了,一六年六名民主陣營新科立法會議員,因為在宣誓就職時呼喊口號、改編誓詞而遭到取消議員資格,導致民主派陣營議員席次未能過半,而公民團體也陸續面臨訴訟、坐牢。

 

一七年黃之鋒也因為佔領公民廣場的案子坐牢一百天,一九年還有其他官司等著宣判。官司未了結,黃之鋒現在每天晚上六點都得去警察局報到,以示自己沒有潛逃。「不過我們的狀況比過去台灣的黨外好多了,黨外的刑期長得多啦!只是我們現在不是一國兩制,只剩一國一.五制。」

 

戴耀廷

 

香港「法治已失守」

立法、修法兩把刀,架在港人頭上

 

走上街頭得面臨官司,參選進入議會卻被取消資格,四年下來,香港的政治空間愈見緊縮,北京甚至透過各種立法工具設下紅線。「像是最近討論的《國歌法》,條文規定播放國歌時應當肅立,舉止莊重。」朱凱迪說,除了要立《國歌法》,立法會議員宣誓的規章也增加「宣誓時要播放國歌」,「未來民主陣營的人選上,宣誓時播國歌你要怎麼辦?你不表示敬意,他可以取消你的議員資格,或可用《國歌法》辦你。政府現在就是有很多招可以玩你啊!」

 

「過去香港沒有民主但有法治,但如今法律成了打壓的工具,法治已失守。」戴耀廷苦笑,「現在是很糟的時刻,但下一步可能更糟。」下一步,香港政府可能進一步推動《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引進中國對國家安全的概念,在香港確立叛國罪、分裂國家等行為,讓香港的自由受到威脅。

 

黑夜漫漫,行道遲遲,何日見曙光?戴耀廷仍是笑,「這幾年不過是香港公民抗命的起步,要懷抱希望。」懷抱希望蟄伏在這既非荒漠、也非沃土之處,熬過闇夜。

 

延伸閱讀
00945B、00953B、00741B...美債慘兮兮,為何非投等債ETF創新高?5檔ETF大PK:這1檔票息率近8%
00945B、00953B、00741B...美債慘兮兮,為何非投等債ETF創新高?5檔ETF大PK:這1檔票息率近8%

2024-11-13

美債沒你想得那麼糟?專家拆解川普新政市場3誤區…債券短中長期布局,衝報酬率首選它
美債沒你想得那麼糟?專家拆解川普新政市場3誤區…債券短中長期布局,衝報酬率首選它

2025-02-12

國家隊銀彈強力護盤,美債疑慮解除,法人:台股面對關稅壓力回檔有撐
國家隊銀彈強力護盤,美債疑慮解除,法人:台股面對關稅壓力回檔有撐

2025-02-10

債蛙跳起來!10年美債殖利率暴跌,解套快逃命?拚價差vs.穩領息...投資債券,你該懂的4件事
債蛙跳起來!10年美債殖利率暴跌,解套快逃命?拚價差vs.穩領息...投資債券,你該懂的4件事

2025-01-16

中國關稅今起20%!川普簽行政命令再加10%,陸企哀嚎痛苦翻倍、產線急轉海外避稅:苦還會更多
中國關稅今起20%!川普簽行政命令再加10%,陸企哀嚎痛苦翻倍、產線急轉海外避稅:苦還會更多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