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中國資金投資台灣科技業,這對台灣和中國來說,是個雙贏策略,同時也助於台灣對抗韓國企業的掠奪性行為。
外交是微妙的藝術,若用財務術語來說,就是要在資產與負債(朋友與敵人)之間尋求平衡,以使自己的國家獲得最大利益。對台灣而言,韓國一直是放在負債的那一端;韓國一向都是台灣的競爭對手,即使是台韓關係最佳的時期,雙方也很難稱得上是朋友。
近來韓國種種作為,不利台灣的程度似乎變本加厲,日前亞運跆拳道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而三不五時闖禍的朝鮮,已將朝鮮半島變成亞洲最危險的引爆點之一,這就是微妙之處。朝鮮半島的衝突,迫使中國與韓國為敵,而與任性的朝鮮站在一起。因韓國是美國堅強盟友,一旦南北韓統一形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將使韓國明顯壯大,這讓緊鄰的中國感到不安,因而支持朝鮮政權。
此外,在韓國經濟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三星,其占國家經濟體比重,在全球工業國家中無出其右者。三星獲政府政策及公股銀行的傾力相助而坐大,這就是韓國的財閥(chaebol)經濟。平心而論,三星的經營績效不錯,但在九○年代末的亞洲金融風暴中,獲得政府力挺,此後便轉變成掠奪式的競爭手段。
三星最常施展的策略,與一般合理市場參與者大相逕庭;每每在景氣衰退時提高DRAM產量,進一步壓低價格,迫使競爭者損失拉到最大,包括台灣、日本,甚至韓國廠商。在國際貿易領域中,這就是傾銷。最近台灣面板廠因聯合壟斷價格遭重罰,三星則先下手為強,充當「抓耙子」逃過一劫。
中國與台灣同時擁有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台商在中國布建的產業鏈及通路,已打造出一個強大的「國內市場」。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企業傾向採購台灣的面板,而不買韓國貨;同樣的模式,亦適用於DRAM產業。台灣DRAM業者若無法進一步打進中國市場,未來恐得自謀生路。近來台灣政府正在評估開放中國企業投資面板產業,這是值得肯定的方向。
面板製造業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極低的產業,但卻能為台灣整體科技業提供極大的益處。至目前為止,面板業強化了IT硬體業的競爭力,更進一步提升了台灣科技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同意中國企業分擔台灣業者的風險,並提高附加價值,進而拉升產能利用率,對台灣科技業百利而無一害。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資本流動,一向只是從台灣流出的單行道,直到現在才允許中國資金投資台灣。目前雖然僅小規模交易,但隨著時間的發展,未來的規模會與日俱增。允許中國資金投資台灣科技業,是台灣對科技業信心增強的訊號,這對台灣和中國來說,是個雙贏策略,同時也有助於台灣對抗韓國企業的掠奪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