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逐漸高齡化,社會對老年議題的關切度普遍不足,健保解決了多數醫療問題,但包括安養照顧、生命事業都期待更好的服務品質。
台灣的高齡化問題逐漸浮現!根據行政院經建會統計,二○一七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占全台總人口的一四%,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二○二五年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五十年後老年人口更高達四二%;未來必須透過移民、人才引進、人口活化等政策改善此一問題。
老年人使用網路較不普遍,網路分析較為困難,但為人子女會關心長輩,仍可從年輕人的網路搜尋行為,來瞭解老年人的需求。
從Google搜尋透視來看,「老人」的搜尋量有明顯的季節性,高峰都落在年底,與天氣變冷、老人家身體容易不適有密切關係;老年人醫療問題的相關搜尋並不多,顯見健保政策成功,較少老人面臨沒錢就醫等問題。
高齡人口越來越多,但「安養」需求並未隨之成長,近幾年「安養」、「安養中心」的搜尋量大致穩定,與內政部調查「安養機構」的使用率僅微幅成長相呼應;與台灣社會重視孝道、老年人喜歡與家人同住有關,而「安養院」的需求幾乎集中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都會區,顯示出都會區子女較為繁忙,難以兼顧老年人的照護。
相形之下,「看護」的需求持續上升,其中尤以外籍看護的成長特別明顯,請看護來家中照顧老年人,不僅能同享天倫之樂,又能分擔照護責任,比起送安養院更為優先的選擇。
台灣社會邁向高齡化,理論上會帶來商機,但社會對老人的關心及照護普遍較少,因此商機只有略微增加。
倒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民眾,即五、六十歲,且受到良好教育的銀髮族,對於健康保健相當關注,即將邁入老年之際,銀髮族對抗老保健食品的需求可望持續成長。
有個特殊的發現是,「靈骨塔」的搜尋量,幾乎在每一年的四月,都會出現高峰,這與中國人重視清明節氣的傳統有關。
另外,「禮儀師」的搜尋量,○九年初因為電影「送行者」而暴增,這個行業也開始受到民眾的關注及尊重,大家也期待,當老年人走向生命的終點時,能得到更好的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