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看花弄不清,其實霧裡有花,只是大家不相信。對於景氣,就業數字已經轉向,其他數字更明顯,沒被承認。
隔層紗,增添朦朧美,因為看不清細節。景氣明明已經復甦了,只是方式與教科書不同,就被否認。
用嚴苛的標準,美國有三千一百萬人失業。除了領失業救濟列入統計的一千多萬人之外,自願失業,或者因為太久已失去領救濟金資格的都算進去,就這麼多。十個人有一個失業,扣掉老人小孩,就業人口有六分之一失業,問題夠嚴重吧?
失業率是重要指標
柯林頓任總統那八年,現在被視為黃金時代,號稱創造超過千萬個就業機會,當時也被抨擊數字灌水,論者以為,高薪的工作外移,能找到的都是像在麥當勞煎漢堡的計時工。用這樣的標準,恐怕待業人口也不會少於兩千萬。也就是說,只要標準一致,雖然都不能充分反映現實,只要偏差性質相同,不同期間的統計依然有可比性,重點在於變化方向,而非絕對數字。也就是說,現在的就業狀況很差,跟十年前比起來,大概嚴重一倍。可是這個月的狀況,又比六個月前要好,比一年前則好上許多。
失業率是重要指標,超過某個關鍵水位,就難以避免政權更迭。民主國家執政黨換人做,極權國家等著政變。所以這指標雖然沒領先性,但在所有影響經濟的參數中,受重視程度非常高。
霧裡看花弄不清,其實霧裡有花,只是大家不相信。對於景氣,就業數字已經轉向,其他數字更明顯,沒被承認。
首先,我是投機客。嗯,這名詞不好,有貶抑之意,或許換成投資者比較容易被接受。老黑關心這些變化趨勢,將對財富產生的影響,並沒有指導小馬哥該如何經世濟民的崇高理想。就是分析局勢、判斷做決策、想方設法賺點錢,滿足過好日子這麼點小小願望而已。
我該如何因應?
因此在看這些數字時的想法,與專家的角度不同。我不會提:「政府應該怎樣怎樣」,而是想:在這情況下,誰會做什麼動作,將會如何影響市場,我該如何因應。
回到最近這些讓經濟學者大辯論的指標,美國與日本沒變壞,中國跟德國增長比預期多,新興市場國家很新興,國民生產毛額這數字好轉,表示產量增加;上市公司發債的量變少,手上的現金快速增加,這表示投資變少。反映在就業數字上,就是大家看到的就業增加很慢,可是已經有工作的不再擔憂會被裁員。這趨勢很明顯啊,可以直接翻譯成投資人關切的議題:獲利會提升!
因為沒投資,折舊減少;因為失業率高,員工薪資調升不易;因為產出有增加,銷售額會成長,對於有很多競爭者被淘汰出局的產業來講,倖存者搞不好還有大成長。
到年底前,經濟會繼續成長,就業還是緩慢回升,官方利率或許調或許不調,但債券息率還不會提高。股票是相對好的投資標的,雖然台股指數還在八千點以下混,但是已經把今年配息減掉的四百點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