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興趣為工作,如製作酒廊傳單或服務雜誌攝影,雖然收入少,卻有機會接近漂亮美眉,感覺很吃得開,日子輕鬆愉快。
去年年底,日本出了一本名為《拯救三十五歲》的書,至今仍震撼不已,因為三十五歲上班族的年薪比十年前少了二百萬日圓。一九九七年時,三十五歲男性上班族年薪都有五、六百萬日圓;但現在只有三百萬日圓左右,如果是在中小企業,幾乎都是三百萬日圓以下,嚴重度宛如國家崩潰。
在日本,三百萬日圓以下算是低收入,無法支付房貸、無法結婚,許多人表示「淨收入每月僅二十萬日圓,能結婚嗎?」凸顯不婚社會大半原因是收入差距造成,生活毫無保障,三十五歲前後的人對未來很絕望,無婚無子,老後非常不安,認為「只要留下處理自己遺體的錢就算不錯了!」
但也有收入不到三百萬日圓的人自得其樂,認為收入少生活反而有餘裕,幸福度很高,幸與不幸,各有所感。
許多調查顯示,三十幾歲年收入三百萬日圓以下,有四成的人覺得「每天生活都很充實」或「還算充實」;但也有四成的人覺得「完全沒有充實的感覺」或「不大有充實感」。同樣都是低收入,幸福感大為不同,分水嶺何在?
有充實感、幸福感的人,主要是「跟許多人發生關聯,不時聚會、起鬨胡鬧一番!」「有能夠諮詢的好友,有恃無恐!」「做著算是我喜歡的工作!」「還算有點生活目標」「我主持一個社團!」「有屬於自己的興趣,也有一些朋友!」「每周都踢足球,樂不可支!」「工作還算值得做,跟家人、朋友的關係也算不錯!」
相對而言,沒幸福感的人則是「沒有女友,也沒有什麼朋友!」「工作沒趣!」「沒錢什麼都不想做!」「每天的生活只是往返公司跟家裡!」「常不懂自己為什麼還要活下去!」「遠離家鄉一個人獨居!」是否有充實感的分水嶺,還是在於工作是否有趣、有嗜好或興趣以及人際關係是否良好。
像有人以興趣為工作,如製作酒廊傳單或服飾雜誌攝影,雖然收入少,卻有機會接近漂亮美眉,感覺很吃得開,日子輕鬆愉快;也有人拚命工作幾年,在鄉下買三間非常小的公寓,其中兩間出租,然後每月有十天當看護來貼補生活,雖然年收也不多,但四十歲前便已過著悠哉的半退休生活。
低收入族在金融海嘯後對未來的不安也都增幅,主要是薪資縮水又回升無望、沒有年終獎金等,收入減少還是低收入者最大煩惱,沒錢會帶來精神不安定、社交性降低、應酬次數減少、行動受限制;但不會不安的人,則是「努力節約,少錢也能過活,就什麼都不怕」或「沒錢而有朋友、情人、興趣就好!」「擺脫沒錢就不能享受的固定觀念!」等,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