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力量,旁人做媒體、開大飯店,我擺個小攤、做幾個小節目、寫個小專欄,天天盯、天天推,不隻這些想法是否能像機場堆車,博得有關單位青睞。反正老漢推車,就慢慢推吧!
最近公司幫我弄了facebook帳號,一開始寫些無關緊要的應應景,本周安排「瘋狂電視台」到上海演出,回來寫下「每次從大陸回台灣,就想為台灣好好做點事,我要加油!」
這感觸很深,尤其現在從踏出台北辦公室起算,只要三個小時,就能走在上海市中心,這急速縮短的距離將對台灣造成重大影響,而且不能以「民眾搭飛機少、坐統聯多」來迴避。
近年常參加文創產業討論,官方、民間與媒體的統合是文創成功的三要素,實際運作卻不是這樣。台灣的優勢在文明、自由、創作、流行,很有特色,但遇上官方的採購法也沒轍,大師鐵定不願花時間搞懂該怎麼承包才不觸法。因此能按規定低價得標的,必定捉襟見肘。不信,請看今年的金曲獎。
民間也類似,好的創意多半遠離主流,台灣主流市場不大,另類市場更小,連續淹死兩個另類人才,眾人卻步,能從邊陲爬出來變主流,屈指可數。
大陸的主流市場彈性少、官方決定將某典禮給張藝謀統籌,沒人敢有意見,也給了他創作空間。要談另類,南方的雜誌、非中央體系電視台空間較大,百花齊放,有正經的相聲、就有另類的「嘻哈包袱團」。像我這次在上海看何念的「資本論」,以劇場演員罷演破題、看資本主義如何運作,諷刺性很高。若在台灣,應屬精簡的小劇場,但導演何念用最好的製作,反正巡迴演出積沙成塔,即使小眾、人數絕對不少。
像老眷村,台灣拆光了,而上海有個田子坊,破舊程度與眷村類似,保留做成藝術家工作室與各種小店,成了當紅社區,因為他們已經從新天地石庫門經驗知道保留老東西的好處,知道另類很有市場。
我擔憂大陸磁吸效應太強,若台灣主流、非主流的創意人才都跑到對岸發展,那我們還有什麼條件談文創?想靠媒體監督政府,偏偏媒體近年不是政治人就是商人,不在乎文化。
看著政治綁死官方,民間無力自救、媒體商業化,兩相對照,感觸更多、更急了。
小地方該凸顯大影響力,建議政府別想著大型文創活動,應該事事加上文創精神,不管賣酒、賣荔枝,各產業都有文化有故事。從教育下手,讓孩子上文創特色課,生活在創意中,讓台灣成為好玩的故事島,未來比較有機會。
我沒有力量,旁人做媒體、開大飯店,我擺個小攤、做幾個小節目、寫個小專欄,天天盯、天天推,不知這些想法是否能像機場推車,博得有關單位青睞。反正老漢推車,就慢慢推吧!
(稿費捐贈聯合勸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