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百度市值Google仍搖遠,但百度占有在中國成長最大市場,獲利成長勁爆,未來Google與百度的此消彼長,值得注意。
全球網路搜尋引擎巨擘Google,三月二十四日正式宣布停止Google.cn的搜尋引擎服務。這份聲明指出:今年元月十二日,Google受到中國複雜的網路駭客攻擊及網路審查問題,加上去年中國進一步限制網路言論自由,於是Google決定退出中國,並將搜尋服務轉往香港,這是Google做出令全世界震驚的舉動。
退出中國掀開媒體論戰
同一時間,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也立刻做出回應說,Google若非要做出違反中國法規的事,後果須自行負責,他認為Google若要選擇退出中國,中國互聯網發展不會受到影響。
李毅中表示,Google是二○○七年進入中國的,時間不長,但它是世界著名搜尋引擎公司,素質很高,在短短三年裡,Google就占據中國搜尋三成的市場,他認為中國其他網站也受到駭客攻擊,中國政府也一直都反對駭客的攻擊。李毅中說,中國將秉持兩個原則來看這個問題,一是中國互聯網市場始終是開放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很快,從上世紀末到現在,網民已有三‧八四億人,網站也有超過三八○萬個,不僅是內地的公司,海外的公司也都進來了,所以,中國在互聯網市場是開放的。
其次是中國依法對互聯網進行管理,這不是中國特有的,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對互聯網依法管理的。業者必須遵守所在國的法律。中國政府必須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任何有害社會穩定或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訊息,都不能聽之任之。Google要退出中國,那是Google的自由。
李毅中這一席話說得不卑不亢,但是來自前蘇聯的Google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仍選擇攤牌退出。布林在一九七三年於尚未解體前的俄羅斯出生,他對極權國家用科技監視人民的作法特別反感。因此,當中國駭客有意竊取異議分子帳戶隱私的作法,他難以忍受,於是Google選擇了退出中國的決策。
當然Google退出中國是大事,各方都有回應,例如美國《華盛頓郵報》就有一篇專稿稱:「沒有Google的中國是否只剩下黑暗?」掀開了媒體論戰。Google退出中國,中國是否就會變得黑暗,這不是是非題,但是Google退出中國,絕對是中國網民的損失。
Google決定退出中國後,中國網民一片譁然,有不少民眾自發到Google中國辦事處放置鮮花,以悼念方式表達對Google的惋惜。有網民語帶遺憾地表示:「終究還是退出了,技術的複雜化是一種悲哀。」有人認為Google和中國當局在網路管制上對著幹,終於招致失敗的命運。有人對中國的信息自由感到悲哀,也有人說Google自以為能改變中國,卻把自己從中國過濾掉了。
Google退出中國,讓中國在網路世界的信息管制形象更加彰顯,可能進一步導致中國與網路世界的參與者關係急遽惡化。像是全球最大網路域名註冊商Go Daddy與Network Solutions都相繼宣布停止在中國接受新的域名註冊,原因是中國政府要求呈交註冊者的個人資料,Go Daddy稱「不想成為中國政府的代理人」。
美國國會為此召開了聽證會,Google的創辦人布林呼籲各國政府應將中國危害企業競爭力的規定,視為新興貿易堡壘,並針對這個現象研究出一套新的貿易規範。至此,Google幾乎形同與北京當局鬧翻了。
Google 決定退出中國後,不少民眾到Google 中國辦事處前獻花,表達惋惜之意。(圖片來源:Top Photo)
相關企業紛紛劃清界線
站在商業利益上,Google讓出了廣大又具潛力的中國大市場,恐怕會對Google未來發展造成重傷害,一些中國相關企業紛紛與Google劃清界線,在Google宣布退出中國後,中國最大的行動電信業者——中國移動立刻宣布將移除新手機中Google搜尋的功能。中國移動擁有三五○○萬用戶的「天涯」社群網站,也宣布停止與Google共同的行銷活動。
還有香港大富豪李嘉誠的TOM.COM也在三月二十二日以「合約到期」為由,宣布不再使用Google的搜尋服務。TOM集團宣布:「TOM」是一家中國企業,我們遵守中國的規則和管制。這是Google退出中國後,馬上遭遇的損失,但這只是開始而已。
英國的媒體分析,Google退出中國,這是對Google全球發展戰略的重挫,Google將是最大輸家,因為Google從一九九八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具成長潛力的企業,Google股價高漲,P/E很高,那是Google的高成長。且Google在全球大多數的國家都是搜尋市場的龍頭,Google在中國原已不占優勢,如今自斷生路,恐埋下發展的隱憂。
Google是全球最大網路搜尋引擎的公司,卻從來沒有在中國市場討到便宜。根據Analysys International統計,以收入計,Google在○九年第四季在中國搜尋市場的市占率是三五.六%,仍遠遠落後百度的五八.四%。○九年中國網頁搜尋數量比○八年成長三五.七%,比美國市場的二二%高出很多,代表中國網民愈來愈倚賴搜尋引擎,但Google在全世界都暢通無阻,卻在中國踢到鐵板,因為Google在中國從來沒有打敗過百度。
由李彥宏創辦的百度,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Google的化身,一九九九年在Google創立一年後,百度誕生了。百度深耕中國,成為具中國特色的搜尋引擎。而且,任憑Google想盡辦法,甚至重金挖角李開復來主持大計,但是Google可以打遍全世界無敵手,在中國就不是百度的對手。事實上,中國在網路上的控管一直都存在,也不是今年才發生,但是Google選擇在這個時點攤牌,顯然是失算了,美國《華爾街日報》就分析說:「這是Google的自殺行為。」
百度可能囊括九成市占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由於微軟等競爭對手並沒有隨Google撤出中國,過去Google攻下的版圖將被對手瓜分,百度競爭力會愈來愈強,才是真正大贏家。事實上,股價老早在說話了。百度一九九九年創立,○五年八月五日正式在美國IPO(首次公開發行),百度的承銷價是二十七美元,當天Google是二九二.三五美元,百度的股價只有Google的九%,但是Google宣布退出中國,百度的股價正式超越Google。
金融海嘯發生後,百度受衝擊一度跌到一○○.五美元,但是一年來百度股價大漲,成為與Apple等少數創歷史天價的個股。在Google宣布退出中國之前,百度最高價是四四三.二五美元,但是元月十二日起,百度卻從三八四.六六美元飆漲到六二八.五美元,一年來股價大漲五.二五倍。反觀Google的股價,卻從元月四日的六二九.五一美元一度下跌到五二○美元,目前Google的股價在五六二.六九美元,已經被百度比了下去。目前Google市值約一七八○億美元,百度市值為二一六億美元,兩者差距仍大,不過百度穩坐中國成長大市場,Google失去中國,P/E可能降低,未來的考驗也接踵而至。
Google將在四月十日正式關閉在中國業務,轉向香港,Google.cn將由Google.hk取代。百度市占率將進一步攀高,而原Google市場,目前微軟的搜尋引擎Bing (必應)可能趁虛而入。微軟最近從Google中國業務部大舉召募人手,可能取代Google原來一部分的市場。
中國有三.八四億網民,誰都看得出中國市場的魅力,但是外國互聯網公司卻很難在中國大開大闔,像Yahoo!中國一度退出,後來為了克服問題,改以十億美元投資阿里巴巴,同時阿里巴巴全面收購Yahoo!中國,成為阿里巴巴旗下網站,○七年五月改名為中國雅虎,Yahoo!母公司完全退出中國市場。
外國的網路公司很難適應中國的媒體審查,當然無法在中國市場展翅高飛。李毅中說得很清楚,Google如果不遵守中國的法律、法令,甚至做出違背中國法律或法令的事,中國會按照自己的法令來處理。李毅中說,Google退出中國是自己的自由,中國互聯網市場依然如故,依然是迅猛的發展,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中國依舊走自己的路。
這也是百度在搜尋引擎技術不見得比Google好,但中國網民在民族性驅使下,感情上仍依附百度,加上百度在中國服務一向周到,因此囊括市場,未來Google退出,百度很可能囊括九成市占率,變成獨占,未來連廣告業務也會造成骨牌效應。
後續風波仍未結束
雖然目前百度市值距Google仍很遙遠,但百度占有在中國成長最大塊的市場,獲利成長可能更勁爆,未來Google與百度之間的此消彼長,值得高度注意,也許這次事件是兩家公司發展的重要分水嶺。
過去十年來,Google市值快速成長,其間兩度超越Apple,也超越思科,如今Apple市值已達二一○○億美元,Google仍停留在一七八○億美元,Google的成長逐漸碰到瓶頸。元月二十二日Google一宣布要退出中國市場,當天Google股價大跌二六.一八美元,股價呈現跳空狀態,顯見中國市場對Google非常重要。
Google宣布退出中國,與中國當局幾乎鬧翻,這個後續風波仍未了,Google將網站轉移至香港,象徵性地退出中國,但此一事件並未就此落幕。中國當局隨後狠批Google此舉「違反承諾」,並就駭客攻擊影射中國,表達強烈不滿,中國官方的新華社罕見地在凌晨五點發出官方聲明,指出將Google事件與中美關係掛鉤是小題大作,如果有人想以此作文章,損害形象的不是中國,而是Google自己。中國官方甚至表示,Google將首頁轉至香港,官方網路仍將繼續審查,可以看出Google移轉到香港,問題仍未了。
從大的方向看,Google與中國政府攤牌,這是中美爭執一連串問題的一個表面化。金融海嘯後,中國躍起,與美國並稱G2,也讓中國與美國關係變得敏感,Google再一次凸顯中美之間的微妙關係。
另一方面,Google喪失了中國市場,未來發展值得觀察,當全世界的企業都把中國當成兵家必爭的戰場,如今Google選擇不要中國大市場,沒有中國的Google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才是大家必須張大眼睛觀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