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將資金投入美國房地產的台灣人可能開始加入拋售的行列,賣美國不動產,買台灣不動產的操作,可能對高漲的台灣房市增添動能。
走在紐約街頭,很難想像這裡是失業率高達一○%、才剛脫離經濟危機不遠的美國。
餐廳和酒吧依舊高朋滿座,收銀機裡塞滿了現金,不少紐約人認為,這樣的狀況還可以持續好一陣子。
但紐約不能代表美國其他地方。美國真正的問題在於政府財政赤字,不論是聯邦政府、州政府,或地方政府皆然。今年聯邦預算赤字預估將高達GDP的一三%,實際數字可能更高。
紐約州似乎已步入加州後塵,兩者的預算赤字一般糟。聯邦和州政府財政窘迫,已無餘力撥款給地方政府,因此地方也開始拮据;這表示聯邦、州及地方政府都將開始增稅,其中財產稅占地方稅收的比重相當高。
紐約人的稅率已是全美最高,包含聯邦稅(最高達四○%)、州稅九%,以及市政稅四%;紐約高收入的銀行家,其邊際稅率可超過五三%。此外,還有九%的購物稅,和以不動產市值為課稅基準的財產稅,每年稅率高達一○%。原本紐約居已經大不易了,若還要再增稅,那人們辛勤工作所為何來?
如果稅率開始提高,勢必降低民眾的工作意願。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加州。美國這兩個人口稠密的大州,似乎打算把居民搾乾為止。
一位住在加州的朋友正準備趁加州房市反彈之際,賣掉房子搬離加州;如果其他人也有相同的想法,那麼紐約、加州和其他有相同問題的州,其不動產市場前景實在堪虞。
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初,各級政府緊急出手救援,但到頭來,仍得藉由增稅將挽救經濟的成本轉嫁給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的居民,因為這些地區的房市最抗跌。反觀工業大城的房地產,在危機爆發之初便已出現驚人的跌幅。
對有意購買美國不動產的投資人來說,必須提防賣壓可能會持續好幾年;此外,財產稅調高在即,持有不動產的成本可能會高得驚人。
事實上,過去幾年將資金投入美國房地產的台灣人,現在可能也開始加入拋售的行列,進而成為台灣另一波資金回流的來源。這亦代表著,賣美國不動產,買台灣不動產的操作模式,可能對已經高漲的台灣房市增添動能。
部分台北市不動產價格已與美國最高級的曼哈頓房價相當,令人不可思議;畢竟,曼哈頓擁有全球最佳的建築、文化和金融服務業。
不過資金回流、區域內強勁的經濟成長,或許與大都會博物館和中央公園一樣,都是帶動房地產價格上揚的因素──至少短期內是如此。說不定這股資金回流潮,會推動台北房價大幅超越曼哈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