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顯斌曾經是人人稱羨的網路新貴,但告別創辦的新浪網後,他選擇投入紀錄片領域,過著每天搭公車、出國坐經濟艙的生活。對他而言,有形的金錢只是做對事情的副產品,他認為,如果對人生沒有選擇權,財富再多都只是空談。
剛創業時,我其實沒多少的選擇。當時冷戰才剛結束,美國國防工業不景氣,念機械的人找不到好工作,很多學長不是打包回國,就是被逼著創業,我們也有點這個味道;後來我們與雅虎在搶奇摩,搶不贏人家,只好去大陸發展,後來沒想到居然做出點名堂。
等碰到網路泡沫,公司股價大受影響,為了要讓公司轉虧為盈,對股東有交代,拍紀錄片的計畫只能暫緩;可是當公司股價回到二十美元後,我的選擇權力又回來了,所以我離開新浪,去創人生裡的第二次業,就是CNEX。(註:CNEX為財團法人基金會,贊助、發行兩岸三地的紀錄片,蔣顯斌擔任執行長。)
對我來說,有選擇的權力就是富有。很多人表面上很有錢,房子、車子都有,可是他的資產也都套在那上面,動都不能動,更不要說動用,選擇的權力其實很低。
我沒那麼有錢,飛機只坐經濟艙、住平價旅館、搭公車、今天中午還吃麥當勞;可是我有選擇的權力,決定我自己的人生要做什麼。
選擇權成立的前提,當然跟理財脫不了關係。我認為,不管是金錢、人脈網絡、信譽等資產,絕對不能夠透支。透支不只是財務問題,如果你過度借貸,一個禮拜五天工作,可能有三天都在為銀行做事,只有兩天是為自己。
你的生活可以因此改善,有很好的物質生活;也許有人能樂在其中,可是萬一大環境變了,你怎麼辦?如果出現了新機會,你敢不敢冒點險去試試看?
所以我不會去做劇情片,因為劇情片是資金密集的,需要的資金可能是紀錄片的上百倍,如果你沒有錢,絕對不可能拍出「阿凡達」。
紀錄片其實是「以小搏大」,大部分都是靠人,像「音樂人生(二○○九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我們也只贊助了十萬港幣(約台幣四十萬元),這筆錢誰都拿得出來,只是看要不要而已。
冒險永遠是浪漫的。這就像跳懸崖,想得越清楚就越不敢試,可是一旦跳下去了,就要有自信在跳到一半時,身上可以長出翅膀讓你飛起來;萬一沒飛起來摔了下去,也得有把握能留住一條小命。
CNEX也是這樣,也許靠我一己之力,無法撐起整棵大樹,可是我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力量就多了;現在我們盈利大概占全部收入的二成,剩下是靠募款,未來我希望能拉到一半,多一點自給自足,也不至於離理想太遠。
簡單說,要輸得起,才有機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