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沫破滅後,則應鼓勵擴張資產、以減輕跌幅並縮短調整時間。可是當前華盛頓的作法,似乎有點背道而馳。
愛德華甘迺迪過世後,美國麻州舉行參議員補選,共和黨意外勝選,這似乎是歐巴馬政府對華爾街態度的轉捩點。
自一九五二年以來,甘迺迪家族便在民主黨建立政治王朝,這回由共和黨候選人勝出,引爆媒體臆測選民不滿歐巴馬的政績,尤其歐巴馬過度縱容銀行業,更是民怨之首。美國選民認為,這次金融危機是由銀行業捅出來的,但他們卻是政府救市措施下的最大受惠者。於是,所謂「伏爾克法則」(Volcker Rule)幾乎是在選後立即端出。
前聯準會主席伏爾克(Paul Volcker)建議禁止銀行從事自營交易,因為從事自營交易提高銀行的風險,進而增加系統性風險,而且扭曲了銀行業務的風險報酬。假若自營操作出現獲利,交易員便可賺得豐厚的紅利,但若自營交易拖垮了銀行,卻得由全體納稅人埋單。歐巴馬試圖進一步縮小銀行的規模,這麼一來,就沒有一家銀行「大到不能倒」;而一旦規模超過規定上限,便提高其稅率或資本提存。
美國經濟目前仍在去槓桿化,規模之大,為一九三○年代以來僅見。其他去槓桿化例子,如九○年代末期的亞洲,或小型國家如瑞典;去槓桿化的時間平均五至六年。在去槓桿化期間,經濟需求疲弱、資產價格下跌。而日本則是極端罕見的案例,已經持續了二十年,卻還沒見到終點的跡象。
美國去槓桿化的過程才一年,可能還有四到五年的時間,才能脫離需求疲弱的階段,而這段期間,房價、股價等資產價格也將同步下跌。接下來可能就要強迫銀行降低在證券市場的投資金額,以降低他們的資產規模;一旦銀行資產規模萎縮,只會加重資產的跌價,而總體經濟的需求也將降低。
在去槓桿化過程中,對銀行業嚴厲的規範,即是所謂「制定順應景氣循環的政策」(pro-cyclical policy making)。在經濟泡沫發展階段,應該限制銀行資產,如此才能減緩泡沫規模;在泡沫破滅後,應鼓勵擴張資產,以減輕跌幅並縮短調整時間。可是當前華盛頓的作法,似乎有點背道而馳。
歐巴馬還在持續鼓勵銀行放款及提升獲利能力,然而民主制度的先天缺陷,讓領導人受制於當下的民意,而無法提出長治久安的政策。對美國金融業還有更激進的建議,如再次切割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務,可是這兩項業務早已密不可分。另外,美國財長蓋特納和首席經濟學家薩默斯也岌岌可危。他們在搶救AIG時,大方賠償與AIG往來的金融機構,如今在敵視銀行的民意高漲下,已有傳聞他們將要下台一鞠躬,也算是敗選的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