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麥隆的「阿凡達」,讓我們看到天才其實在每個領域都存在,尤其在美國,這樣的內容最豐富,這是人類之福。
全球電影院日夜一票難求,「阿凡達」不但刷新影史上新紀錄,也讓觀眾在景氣仍未見大復甦時,卻能突破種族、文化、地域的藩籬,一起掏錢走進電影院的前所未見奇觀;回響不絕,討論不斷,這是大事,不該將它視為僅是一部片子放映,看完就結束、忘記。
「阿凡達」內容在全球經歷金融海嘯後,特別令人動容,它可陳述的面向很多,希望我能在包括投資思考在內的角度呈現給讀者參考;也期待大家能走進電影院,看看這位將近十二年沒有新作的導演,一出手就又得到這麼大的回響與認同,想想它能給自己帶出多少的陽光啟示。
一部電影能感動全球這麼多人,這對撫平經歷金融海嘯後的人心苦悶,絕對是大功德。每次我面臨自己人生困難點時,就是想走進電影院讓優質導演的智慧流瀉於自己的思考內,讓自己有破繭的陽光期待;這樣的日子在我投資的長久歲月裡,不知出現多少回了。
美國真是不簡單,它的文化與生活,不斷培育出一代代天才精英,在全球無敵,人對了,事情就陽光了。這不就等於看一家企業,CEO對了,數字就自然能期待一樣嗎?寫到這裡,至少讀者應能體會往後投資或研究一家公司,千萬記得先將經營者研究並了解透徹,再看經營數字才有意義。
詹姆士卡麥隆每一階段作品,都啟發著人類往前進化非常關鍵的思考陳述。卡麥隆讓我們看到天才其實在每個領域都存在,尤其在美國,這樣的內容最豐富,這是人類之福,也是當下景氣從衰退要進到大繁榮,最不可或缺的。
期待美國人才救世,我認為這是當下全球景氣走向大繁榮最大重點,它絕不該掉落在期待中國經濟救世的聲音裡,一個兩千年封建內容國家,怎麼想都不可能長期扮演全球經濟的中流砥柱。
詹姆士卡麥隆執導「阿凡達」,論商業成就,三億美元預算,一個月不到,創造十三億美元票房,且後勢澎湃洶湧;就企業投資盈虧看,它已給了出資的資本家帶出大全勝,這當然是經濟邁向繁榮的另一種貢獻累積。
而論藝術成就,「阿凡達」以空前的視覺效果,不僅實踐從影人的夢想,其創造出令人歎為觀止的綺麗世界,更引領觀賞者在走出電影院後,以心裡舒坦情境,用更大能量迎接人生奮鬥的朝陽,這是大恩澤。再論科技成就,「阿凡達」重新燃起產業界對3D畫面的熱潮與嚮往,帶動光學新零組件需求,對產業也是一種進化的催化素,「阿凡達」幾乎是全方位大成功、大圓滿,而從投資思考切入,它也有內容。
從卡麥隆導的電影票房全球分布分析,有三分之二來自美國以外國家,例如「阿凡達」海外票房約占六八%、「鐵達尼號」約占六七%,這一點在分析卡麥隆這個人非常重要,也是在看企業經營很重要的一個思考啟示。
與卡麥隆並稱二十世紀末最強票房雙塔的另一位美國導演麥可貝(Michael Bay,一九六五年生),導過「絕地任務」 (一九九六年)、「世界末日」(一九九八年)、「變形金剛」(二○○七年),其票房的賣座同樣令人震撼。
但以麥可貝最賣座的「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分析,其美國以外的票房收入僅占五二%左右,這讓他的電影票房無形中會產生天花板效應、有其極限。其中關鍵在人文素養及全球網脈連結認知的厚度,麥可貝不如卡麥隆。
企業家在觀賞「阿凡達」時,腦海裡應要隨時有這兩個導演的不同內容對比,這在企業經營追尋恆久不敗內容裡,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思考撞擊。
比較卡麥隆與麥可貝最大差別,在卡麥隆能非常細膩並用心地在每一部執導的片子,都不落痕跡的跨越全球文化與種族藩籬,創造出邁向全球的輝煌,而不僅只局限在美國。單就這一點,台灣企業家在創造產品賣到全球角落時,就都應具備這樣能量;觀賞「阿凡達」後,最少在企業經營的內容裡,它給了我評價企業更深一層的認知與進步,我非常感激「阿凡達」呈現的內容。
卡麥隆表示,「阿凡達」跟「鐵達尼號」講的都是人如何相愛的故事,差別在於「阿凡達」裡面還存在著人與環境如何建立情感上聯繫的課題;也就是說人際關係不是只有一對一而已,它是一對多的社會關係,「阿凡達」要你先睜開眼睛,才能改變自己、認識自己和別人。
片中經典台詞:「I see you」,特別重要,意義不只有字面上的我看見你、我感受你;在片中被不斷使用時,導演已強烈地在陳述他要說的東西:甚至包含我理解你、我在乎你、我需要你、我愛你的概念在裡面。「I see you」概念可以成就出「阿凡達」這樣一部偉大電影,也可以架出一對多的人與社會情感網絡,當然更延伸出了投資的想法:
你會因為投資而關心匯率、政府政策,甚至關心計程車空車率高不高、大賣場人潮旺不旺等社會各層面互動式的大了解,那股市作戰答案就出來了──躲在家裡或號子分析線圖、籌碼,或是只在投資書籍與股友間交流,我認為這樣的作戰形態,股戰鐵定贏不出大內容。大家看完「阿凡達」,好好想想I see you的真意,至少對股市投資的進化應有幫助,我們一起勉勵:睜開眼睛,讓自己生活更積極融入大環境的脈動,完全吸收人與社會的情感網絡,一定能在戰果上再邁大步,讀者以為呢?
阿凡達能成為影史上票房累積最快的作品,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右)功不可沒。(圖/Top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