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證明,資本家與工人可以雙贏,ECFA也是,簽訂與否,並非是企業或勞工全贏或全輸的局面,光衝著成本降低與戰爭利空解除,投資人就是贏家。
這是利多,大利多,對投資人而言,應該是這幾年最重要的事件,結束。
編輯大爺不接受這樣的跳躍邏輯,好吧,提供幾個討論給大家思考,首先是不同的利益團體觀點有異:例如友人C認為,簽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對企業立即明顯的好處是降低成本,代價為部分就業機會的喪失。
民進黨抓住這點,發揮反對黨的角色,好像有道理。
類似的議題,一百多年前辯論過了,英國進步團體費邊社反對資本家對勞工的剝削,站在道德制高點。反方是奧國學派開山祖師米賽斯,他是資本主義捍衛者,資本家沒良心,但是提供的工作機會還是民眾改善經濟、社會地位最有效的途徑。辯論結束,歷史也給正方機會,列寧革命成功,一度統治三分之一的人類,可惜失敗了。
中國歷史上這種以道德出發的經濟政策層出不窮,結論是越保障農業,農民的境遇就越壞,前有大明天子,近有中國共產黨,都是從基層發家,最愛農民、以重農為國策,結果讓農民最慘。
其實還有更近的案例,民進黨執政期間,對中、南部提各種優惠政策,好像比國民黨更愛民,結果南、北城鄉差距不是縮小,而是擴大,就業減少而非增加。保護政策不可行,不勝枚舉,不必浪費時間討論,想想如何創造更多收益才是正解。
引信拆除,利多無限
本欄的立場很單純:觀察趨勢,判斷發展方向,據以進行投資決策。單從前面說的降成本,已經是很強的利多,再推展下去,還有擴張市場的積極效應,那推升的力量就更強。
最最爆炸的推論是旅居上海的友人E:這是有生以來,台灣最大的利多。思想指導行為,從MOU(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說要簽,他就回台買房,還陸續將人民幣換台幣,投入台灣股市。
為何?戰爭危險沒了,台灣建國以來最大的利空解除,難道不是史上最大利多?E斬釘截鐵地表示。
國民黨撤離大陸以來,海峽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很高,所以高官、有錢人、會念書的,一有機會就移民海外。就算回台,很多還是保留外國籍,不就是個「怕」。
我們喝台灣水、吃台灣米長大的都這樣沒信心,何況最敏感、膽小的投資人,這恐懼就成為投資台灣的折價因子。也就是相同品質的投資物,只恨生在台灣,售價就要打折。以後不打仗,利空解除,當然要創新高。
這種社會結構改變,比單純經濟因素更辣,朝鮮兩金握手談和,韓國走上長多;台灣解嚴,消除內戰因子,資產價格爆發,台股創下第一次萬點紀錄。
後話:都贏
費邊社後來轉型,推動改善工作環境,提供社會保障等等,這些理想透過議會鬥爭成為法律,讓資本家發財之後,工人的生存環境也大幅改善,沒必要搞革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亦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