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界人士希望推動政府創新、產業創新、文化創意產業、教育創新,他們可能都需要跨領域的基本知識。
從一九五九年英國的物理學家暨小說家史諾(C.P.Snow)的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之演講開始,許多人就希望人文與科學能夠相遇相知。不幸的是,五十年來人文與科學仍很難溝通。
在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時,文化和產業似乎更難交會。如果政府領導人、企業家、文化人、教育工作者希望推動政府創新、產業創新、文化創意產業、教育創新,他們可能都需要跨領域的基本知識。
跨領域的教育已經刻不容緩,美國擔心無法維持領導世界的創新地位,更害怕現在的學生無法成為創新或領導人才,因此從聯邦政府到地方政府,從教育界到企業界,都在檢討美國的教育制度。今年,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的政府創新獎,就頒給了芝加哥市教育局與民間機構合辦的「新領導人、新學校」之培育計畫。
在美國這一波的教育改革中,重視教育和社會創新的基金會也積極參與,蓋茲基金會不僅支持公辦私營學校,也出資興建創新學校。
哈佛大學當仁不讓地認為應該領先培養跨領域教育領導人,以其教育學院為基地,結合管理學院和甘迺迪政府學院,共同創辦為期三年的教育領導博士學位。Wallace基金會則提供獎學金讓專職的學生前兩年免付學費,而第三年則和各級教育行政單位、各種與教育相關的非營利機構合作,讓這些學員可以像駐院醫生一樣地支薪實習。
過去的教育學院也曾努力增進學校領導人的經營管理知識,學校甚至晉用擁有MBA的人才擔任行政主管,但效果不如預期,所以才決定讓這些未來的教育領導人徹底跨領域。
從二○一○年開始招生的教育領導博士學位,前兩年的課程大約有九門,教育學院開授的課程包括成人發展與學校領導、協助教師改進教學、教師工會與學校改進等。管理學院開授的是創業和人力管理,以及教育改革中的創業精神等等;甘迺迪政府學院則從非營利以及政策的角度,豐富學員的行銷、績效領導、策略管理等等的知能。
哈佛的教育領導訓練,即以教育領導或學校經營作為其專業,並結合企業管理和公共政策與非營利組織的知能,發揮創意、創新和創業的精神和能力。
這幾年台灣的大學紛紛成立跨領域系所或學程,卻在評鑑中很難見容於評鑑委員,究竟問題出在哪裡?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培養跨領域人才?我們似乎不能再拖延。不管哪一個部會或領導人在推動六大新興產業時,也都要從跨領域的角度有效地培育真正的跨領域人才。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