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路面溼滑,投資者仍須步步小心。你我一眾平凡人並無大智慧,便只好趁勢而行,不要見到一條禾稈草,就以為自己有得救。
過去我老曹曾經提出投資十誡,要求投資者遵守。惟眼見近來不少人在投資市場上蒙受損失,顯見知道誡條的人雖多,但犯誡的人仍然不少。
知易行難,是人類的性格弱點。以下是一眾投資者的失敗原因,我將之歸納出五大情緒誤區,盼望有助大家更了解自己,對未來投資或許有點幫助。
首先,大部分的投資者都有拒絕承認錯誤的心理。
即使明明知道自己錯看市場,繼而作出錯誤決定,雖然內心充滿憂慮,卻一再矢口否認,不肯「有懷疑,揸現金」。由於不願面對失去,弄得自己情緒低落,仍抗拒採取停損行動、割掉虧損,一味希望明天情況會有所改變。承認看錯市,真的如此艱難?
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ment) 於二○○八年遭遇大屠殺;買入便宜股票, 然後等其成長的理論, 受到全面質疑。美林證券分析員Richard Bernstein指出,大部分金融股都變成價值投資法的陷阱。
趨勢壓倒價值
投資並無常勝軍。股神巴菲特雖然是世界首富,但他宏揚的價值投資法是否為永恆真理?在電腦如此普及,資訊接近免費的世界裡,價值投資者還能有什麼真知灼見?
其實每個人都會作出愚蠢的決定,你會錯、我會錯,甚至葛林史班(Alan Greenspan)、巴菲特亦一樣會錯。巴菲特在一九九一年的致股東信中,便承認自己過去曾作出不少錯誤的決定, 因而少賺許多錢。他的投資旗艦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在○六年亦曾投資八十八億美元於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七年上半年才開始減持, 但到了○八年第一季, 波克夏在CDS上仍虧損四.九億美元、第二季則虧一.三六億美元。換言之,世上沒人擁有水晶球,你無、我無,巴菲特也沒有!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老曹最大的優點,就是勇於認錯,例如投資方面一旦回落一五%,便問自己有沒有看錯?一旦跌二○%,便肯定是自己看錯。除停損外,別無他法。
價值投資法與市場大趨勢,是金魚缸內經常爭拗的兩股勢力。譬如問現時股價是否跌至足夠反映未來利空因素的水平了?前者是評估機器,後者卻是投票機器;前者以靜制動,後者永遠衝動,不是把股市推向偏高,就是把股價推向偏低。
趨勢之不理性,以往會被價值投資者的吸納或沽售行動平衡過去。不過,近年兩股勢力此消彼長,相信趨勢的人已占壓倒性優勢,令價值投資者的力量萎縮得很厲害。深信價值投資並無問題(雖然○七年貝爾斯登對沖基金失敗,已代表價值投資法失效),但不要忘記巴菲特另一投資格言:不要輸錢。
上午分析 上午有效
就算你最初所作的決定沒有錯,但其後形勢有變,投資者便應立即改變自己。例如九七年七月綠化郎(董建華)宣布推行「八萬五」政策,意圖調控樓市,誰可以說他完全錯誤?惟亞洲金融風暴緊接發生,令整個經濟形勢改變,可惜政策既出,立即改變的話,顏面何存?惟有硬著頭皮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他告訴別人,忽然不存在。
許多時候,我們自己何嘗不是如此?經過細心分析後,好不客易作出決定,卻突然遇上形勢改變,自己一時間難免會無法適應,結果只有繼續錯下去。
我老曹說過無數遍,香港物業投資者於九七年七月以後面對的是全新世界,但有多少人肯改變自己的看法?如今十一年已過,事實擺在眼前,除豪宅外,香港樓價仍未超越當年的高峰。
老前輩香大俠(香植球)曾說,上午所作的分析,僅上午有效;吃過午飯回來,如果形勢有變,可以完全改變決定。這才是正確態度。
另一個常見的情緒誤區,就是短視。投資者今天賣股票,又怕股價不久之後便反彈;明知公司長期展望一片黯淡,卻仍希望該股短期會有反彈。反彈真的如此重要嗎?
○七年匯豐公布次貸問題、中央明言直通車未能放行, 皆為出貨時機,但投資者奢望摸頂離場;到大盤下滑,他們又想等到反彈才減碼,結果不少人拖到恆指跌破兩萬點、一萬五千點才加入惡性拋售行列,為怕錯過短期利益而失去長期利益,忘記長痛不如短痛。
自視過高 愈綁愈緊
此外,大部分投資者還有高估自己能力、過分低估對手的毛病。正如我們觀賞球賽時,總覺得場內球員又蠢又笨,一旦自己下場踢球,卻肯定比不上專業球星!為什麼「百萬富翁」、「一筆勾消」等節目會受歡迎?因為坐在電視機旁邊的觀眾,一定認為自己比電視上的參賽者厲害,九九%的人都傾向高估自己的能力。
同樣道理,買股票之前,人人都以為自己的選擇對象可跑贏大盤,結果卻往往相反。證券經紀的最佳客戶,就是嘗過甜頭、略有微利的投資者,他們因為賺過錢便以為自己會飛,然後傾盡所有學人炒股,直至輸清為止。
巴菲特可以淡市投資,但你不可以,因為你既非世界首富、手裡頭現金有限,又沒有股神的smart shopping 大智慧;四叔投資損失過千億元,仍談笑風生,你也做不到,因為你輸不起;森池兄可以低位入市,嘗試「撈底」、溝貨、博反彈, 但你不可以盲目跟從, 因為你不夠專業,一旦走避不及,便會愈綁愈緊。
一九七三年,我老曹曾問一位前輩:「假如投資蝕本,如何是好?」他答道:「蝕本計數。」那時年輕,以為這個答案太簡單,三、四十年後才明白箇中真諦。面對虧損,除了及早計數離場、以免小蝕變大蝕之外,還可以做什麼?
淡市莫估底。在金融海嘯之中,君不見全球五大投資銀行無一不敗北嗎?難道閣下自覺勝過華爾街上的精英?
環境有變 鑑古未必知今
最後一個誤區是,以過去經驗分析未知之事。很多投資者眼見香港房地產市場過去數十年的表現,均為淡市不出三年,便利用同樣經驗隨便入市,而不明白大趨勢一旦改變,並非兩、三年的時間可以扭轉。
現任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S. Bernanke)熟讀歷史(主修華爾街大危機),怎會不知道政府挽救出錯的金融機構,只會延長衰退期而不能解決問題?惟他仍然希望透過干預去改變現實,結果為自己寫下歷史上另一頁。
面對金融海嘯,低通膨令聯準會有條件再減息,利率已降至一釐,重返○三年中至○四年中的水平,即戰後以來的最低息期。不過,這一次能不能像○三年般以降息刺激經濟復甦?不要胡亂用過去經驗胡混過去,想清楚才回答我這個問題。
如今路面溼滑,投資者仍須步步小心。你我一眾平凡人並無大智慧,便只好趁勢而行,不要見到一條禾稈草,就以為自己有得救。
(系列六之五)
金融海嘯時投資者希望摸頂離場,結果許多人拖到恆指破15000點才停損,為了怕錯過短期利益而失去長期利益,得不償失。(攝影/陳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