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投資人對科技股的了解,在全球股市無出其右者,對科技股的熱情也無人能及,美國科技公司或許可以考慮來台發行TDR。
今年以來,台灣引爆了一場TDR(台灣存託憑證)熱潮。但也才一年前,根本沒人把TDR市場看在眼裡,因為規範太過嚴苛,手續繁複,發行機構多不願意蹚這渾水,TDR市場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冷凍櫃。
TDR是指外國公司股票在台股上市交易,但其母股掛牌市場在海外,多數是香港。到目前為止,大部分TDR的公司都是台商,他們的中國營運比重甚高;過去基於政治因素,這些公司並未在台設立營運據點。如今,一切改觀,海外台商在台掛牌不僅政治上可行,還具有籌措廉價資本的商業優勢。另一方面,台灣投資人缺乏享受中國經濟成長,及台商在中國經營成功獲利的管道,TDR則為他們彌補這塊缺口。
台商在港掛牌,很難得到當地投資人的青睞,還須與來自中國的大型公司競爭。一開始,台灣將TDR定位為來台掛牌的外國公司,其實不然,因為外國公司根本懶得面對台灣複雜的法規和昂貴的上市費用;再者,他們對台灣的投資人也沒什麼吸引力。
過去二年,台灣由於經濟走疲及台幣弱勢,造成資金大量外逃,估計在最高峰階段,外流資本達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二○%,超過年度儲蓄總額的八成。這些外流的資本中,有不少投入風險性商品,如抵押債務證券(CDO)、雷曼兄弟債券、保盛豐私募基金(PEM Group)的龐氏騙局,或是收益率比台股還低的投資工具。當然也有大部分資金投資在合法且具獲利性的共同基金和商品。
在理想狀況下,投資人應該投資在他們最了解的商品,而非複雜且不透明的金融工具。台灣投資人對科技股的了解,在全球股市無出其右者,對科技股的熱情也無人能及;這兩年TDR掛牌的規定日益寬鬆,且有最近幾檔TDR的成功案例,美國科技公司或許可以考慮來台發行TDR或雙重掛牌;如果尚未IPO,則可以在台第一上市。
美國有許多新成立的科技公司與台灣的關係匪淺,有的創辦人是美籍台灣移民,有的是投資資金來自台灣的創投公司,不然就是供應商或客戶為台灣企業。而未來幾年,美國資本市場前景不明,資本紛紛從美國外流;因此,下一波TDR掛牌潮,可能是有台灣概念的美國科技公司。
過去中國企業在本國股市發展前,籌資相當依賴美國市場;如今美國市場停滯不前時,美商也可以靠台灣市場。一旦美股引進台灣,我們可以更仔細觀察各家公司的發展;這樣不但可以為本土承銷商、券商和基金經理人創造業績及績效,也可提升台灣為科技市場,甚至成為大中華資本市場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