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面鏡子,奇怪的是自古以來每個人都看不清自己。而強弱總在一瞬間翻盤。《蘋果》之於其所撻伐的當事人,大陸官方之於台灣藝人,老子說「無為」,管與不管,都大有學問。
上週為「寶島一村」到大陸宣傳,從上海飛北京、再轉深圳,因緣際會與幾位北大生在北大旁邊的韓國街吃韓國菜。這批學生來自各地,有台灣、香港,也有本地生,二十出頭、個個開朗,隨時互開政治玩笑。像一個北京男生綽號「遙遙」,他說:「我跟你們台灣瑤瑤一樣,殺很大!」逗得全場大笑。
欣然看著這些年輕人暢談大小事,他們合作又競爭,用台灣多元創意、搭配香港超強執行力,以及大陸豐沛的市場潛力,合力開創嶄新的世界。看不到族群矛盾,人人充滿希望。可是吃飽等車時,路邊幾個中年男人邊說韓國話邊吐痰,大夥兒異口同聲說,「你看,朝鮮人!」炮口一致對外。
歷史是一面鏡子,奇怪的是自古以來每個人都看不清自己。過去總是盛極而衰、衰極又盛,衰時反省、強則侵略。希望新世代將來可別成「大華人主義」才好。
強弱總在一瞬間翻盤,像壹傳媒打垮台灣報業,志得意滿轉戰電視,結果「動新聞」羶、色、腥引起全民批判,經常修理人的,終於慘遭修理,媒體人大概都有這種經驗。北市府下令禁止學校訂《蘋果日報》,《蘋果》則用頭版反擊。《蘋果》出事,有巨大版面可以辯白,但其他受《蘋果》撻伐的當事人,又該上哪找版面伸冤呢?
我想最意外的應該是Rebecca孫,《蘋果》爆出她的緋聞後,一定有朋友安慰她「忍一忍,下條大新聞出來就沒事了」。但怎麼也猜不到幫她轉移焦點的,竟然是《蘋果》本尊。希望此役能讓《蘋果》多些同理心,揮刀砍人前,再多想想。
身為媒體人,我雖不認同《蘋果》某些作為,但誓死保衛言論自由,一切爭議應回歸法律。在公共電波上違法,由NCC管,私人付費載台上違法,那又是另一回事。若是節目,內容應該分級,若是新聞,有新聞評議機制。政府不必搶功,因任何處置都是兩面刃,眼前可能保障了兒童福利,但也傷及言論自由,應由民間自主,讓社會更成熟。
就像近年兩岸藝人交流不斷,大陸演員抱走金馬影帝、影后,但在此同時,大陸官方一紙公文卻限縮台灣藝人在對岸的發展空間,讓人心生恐懼,形成「寒蟬效應」。可能官方沒打算杜絕台灣藝人上電視,但公文一出、大刀一揮,難免傷及無辜,倒寒了有意推動兩岸文創交流的大夥。
難怪老子說「無為」,顧客感覺不到、卻處處周到的服務是頂級的服務。讓民眾安居、看不到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管與不管,都大有學問。
看來天下事,就像本專欄,還有得寫呢!
(稿費捐贈聯合勸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