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預測利率要漲,資金才會轉向。未來見到的討論,都將是:該不該加息?何時?加多少?因此,當利率開始調高,反而會觸發另波多頭走勢。
剛入行的時候,漲、跌停板是百分之五。當年胡立陽先生在證基會四處辦活動,宣傳「一支漲停板勝過一年定存息」,為萬點行情搧風點火。現在一支停板不只一年息,而且《胡立陽投資股票一百招》舊書在海峽兩岸同時熱賣,會不會又是另個萬點行情開始?
當利率開始跌,本來以為會出現資金移轉的熱潮,結果是存款餘額不斷創新高,這可與理論預測相反,也違背推出這政策的目標。客戶說,本來存幾百萬元收到的利息就夠開銷,現在利息那麼低,只好多存點。
低利率並不能刺激投資!
啊!經濟學家不夠有錢,不了解資本家,靠收息、收租度日者的內心世界,結果眾多存款者的利益,卻救不了經濟。日本與台灣推行零利率政策多年實證的結果:低利率並不能刺激投資!
美國現在也走在這條道路,利率很低,但企業與老百姓不借錢,借錢的是套利客、對沖基金。拿免息的美元,去存高息且有預測升值的澳幣、英鎊,並不能改變產業去槓桿化的趨勢,過剩的資金不會往實體經濟流,仍然是四處亂竄的熱錢。
其實台灣也是廉價資金源,央行公布獲利創新高,一年賺兩千六百億台幣,比預算多繳三百億元給財政部。外匯存底三千多億美元,一年百分之四的年息,就是一百二十億美元,將近四千多億台幣的利息收入;央行的成本是央票,年息不到百分之一,中間價差就是獲利。以現在狀況,收入比上成本,不是百分之幾,而是幾倍。
帶動資金流出存款體系?
當然這裡面有個小陷阱,央票是短期的,但要有好收益,就要三年期以上的美國國債。去年以前,亞洲的央行還買了許多二房債,謀求多一趴(%)的收益,這也是美國政府當時必須認帳的原因,外交而非經濟因素。
喔,還忘了算匯差。因為收入是美元、歐元、日幣等外匯,成本是台幣,假如台幣貶值,可又有額外的匯兌收入。
嘿嘿嘿,這算不算央行偏好貶值的原因呢?
這招你不能學,因為沒人用這利率借錢給你,而且掌握不到匯率方向,更可能的下場是賺到幾趴的息,卻賠掉幾成的本。
回頭探討利率與資金的問題,怎樣能帶動資金流出存款體系?金融市場,預期心理才是主要驅動力,當預測利率要漲,資金才會轉向。
什麼情況下,利率政策會轉向?有通膨的壓力。
但通膨何處來?要等需求回升。也就是現在發生中的事,反應最慢的歐洲開始有復甦跡象,大陸沿海加工廠招不到足夠工人,需求沒創新高,但測出底部,利率也將如此,未來見到的討論,都將是:該不該加息?何時?加多少?
因此,當利率開始調高,反而會觸發另波多頭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