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期望在教育、企業、藝術、科學等人類各種不同活動中,都能夠促進創造力和創新,他們認為,這在經濟危機的時候特別重要。
為了振興經濟和建設美好社會,歐美各國政府推動創造力、創新和創業精神三者環環相扣的教育。歐盟二十七國的教育部長,於今年三月在布拉格舉行之非正式會議中,總共提出八點恢復歐盟經濟與面對其他社會挑戰的結論。其中,第三點即是在強調:「培育創業精神並推動創造力與創新。」他們認為,歐洲需要培植創業的心態,並重視個人創造力的發展。
早在二○○七年歐盟教育文化祕書處的《創新與教育的背景》報告書中即強調,教育機構如能繼續適應區域性的,與在地的創業實踐,且在其教育和訓練中,增強軟性創新技能,並運用創業教育的經驗,那麼教育和訓練對創新的貢獻,則大大提升。
軟性創新技能,是指學生從創業計畫教育的實踐中,培養創造、問題解決與溝通的能力,這些也是具有批判力的消費者與公民須具備的技能。這種取向強調的就是「哪裡有創造力或哪裡有人才,創新與經濟成長就會跟隨而來。」
歐盟甚至將○九年列為歐洲創造力與創新年,其目標是期望在教育、企業、藝術、科學等人類各種不同的活動中,都能夠促進創造力和創新。他們認為,開發歐洲的創造力和創新潛力,在這個經濟危機的時候顯得特別重要。
歐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做了幾件政策上的宣示與執行。首先任命因創新教育,尤其在推動公辦民營學校等方面有成的前芝加哥教育局長Arne Duncan擔任教育部長。
歐巴馬還提出配合刺激經濟計畫的投資創新基金,為了說明基金的用意,Arne Duncan於八月演講時,特別強調要讓「教育部成為創新的引擎,而不是一個順從的監督者」;他期待各學區與非營利機構的領導者能夠釋放他們的創造力,並建構下一代的教育改革。歐巴馬甚至任命蓋茲基金會教育部門主任,擔任教育部的教育創新與改進部門主管。
美國政府的教育改革包含創造力、創新和創業三個元素,且主要是從創新的角度切入。歐巴馬在九月二十一日公布的美國創新的策略之白皮書中,有關教育創新的部分更凸顯三者的關聯性。
其實我國教育部,在○二年公布的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已指出「廣義之創新能力包含創造力、創新機制與創業精神,具體成果就是社會大眾在各領域之創意表現。創新能力是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創造力則是學習成效之教育指標。」但歐盟和美國在政策的決策層次上,顯然比我們高很多,因而在創造力、創新和創業精神的內容和實踐上,就更能環環相扣一氣呵成。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