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經濟明顯復甦,可能導致各國央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經過當前短暫的激情,商品價格可能重回過去300年來下跌的軌道。
雖然我們剛經歷過史上最嚴峻的景氣下滑,但過去幾年來,商品價格持續上揚的趨勢似乎沒大太改變。
當歷史由農業經濟走到工業經濟後,商品價格就持續走跌;而隨著產業部門的財富累積,實體商品的「相對價值」,不論是軟性商品如糧食,或硬性商品如銅或石油,價格都是走跌的。所謂的相對價值,是指這些商品價值相對於總所得、相對於每天工作的產值。
比方,一九一九年要買半加侖牛奶,勞工平均要工作三十九分鐘,五○年時為十六分鐘、七五年為十分鐘,到了二○○七年甚至只要八秒鐘。一九○八年,勞工辛苦二年才能買一輛車子,二○○七年則只要三十四周。
當前全球經濟走緩,工業產品的價格仍持續走跌;但商品價格依舊強勁,這讓人百思不解。其實,原因在於通膨不見了;商品上漲,被工業品的下跌所抵銷。不過這種狀況不可能持續太久。
目前商品庫存仍非常高,全球石油儲存設備已接近滿載;市場預期,今年冬天前,天然氣庫存將創歷史新高,來到三兆八千億立方公尺,市場擔心,美國部分地區的儲存能量已十分吃緊。
商品價格持續走高,這些商品不是被儲存起來,就是必須快速被消耗;前者對能源業者,後者對經濟環境,都將形成新的衝擊。
認為商品會持續走高的論點在於,全球寬鬆貨幣政策創造大量的流動性,其中一部分流入商品市場;此外,寬鬆貨幣政策也降低民眾對貨幣的信心,尤其是美元,而大部分商品都以美元計價,因此流入商品市場的多屬投機性買盤。不過,一旦經濟明顯復甦,可能導致各國央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屆時眼前所見的一切恐將出現大逆轉。
相較於天然氣市場,原油市場的規模較大,流動性也較高,投資性及投機性交易也較多;因此,天然氣市場較能反映實質的能源需求。然而,原油和天然氣價格的比率,已創下二四%的歷史新高;由此可見,能源市場的投機性需求,已遠超過實質的經濟需求。
過去二年商品價格大漲,是因各國採寬鬆貨幣政策過度刺激經濟,且出產天然資源的新興國家採行嚴格的環保法規。不過,新原物料和替代能源科技出現,將削弱對傳統能源的需求;再者,高檔的商品價格將增加供給。因此,在經過當前短暫的激情,商品價格可能重回過去三百年來下跌的軌道。
有趣的是,八二年理個髮要花四十五分鐘,現在卻要五十六分鐘;儘管實質商品的價格走跌,但無法大量生產的服務價格卻是走揚的。容我提醒,台灣除了要避免成為商品製造者,也不應永遠依賴製造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