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由鴻海主導獨大的零組件產業,包括連接器、散熱元件及機殼等,都發生前所未見的巨大影響,算得上是一場零組件的革命。
鴻海切入NB領域追求成長
以模具開發起家的鴻海,挾著卓越的生產成本優勢,過去二十年在EMS(電子專業代工製造服務)產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奠定了郭台銘主導代工業的優勢。為了追求鴻海的成長,鴻海不斷透過購併來創造優勢,例如,併入國碁電子穩住了網路設備廠地位,後來最具代表性的是併入數位相機大廠普立爾。
每一次的購併都讓鴻海的營收更上一層樓,成為鴻海快速成長的卓越動力。例如二○○三年鴻海營收才跨過三千億元門檻,○四年越過四千億元大關,○五年越過七千億元,○六年到達九千億元,到了○七年已達一.二兆元以上,去年在金融海嘯中,鴻海營收超越一.四兆元,成為中華民國最大的民營企業。
只不過透過購併的成長已到了尾聲,鴻海要進一步追求營收的成長,勢必看上營業額最大的PC,尤其是NB這一塊。以全台最大的NB代工大廠廣達來說,去年廣達營收就高達七六三○億元,廣達只生產筆記型電腦,鴻海是什麼都做,只有筆記型電腦不做,結果鴻海的營收也只不過是廣達的一倍。
除了廣達營收特大之外,國內筆記型代工大廠營收額都很大,例如緯創去年總營收達四二二二.八億元,仁寶則達四○四九.三億元,英業達也有三五○六.五三億元。華碩在未分家之前,○七年營收達五八九九億元,今年IT產業受到金融海嘯撞擊,營收都大幅滑落,但只有NB產業成長態勢最明朗。仁寶、緯創上半年營收都超過二千三百億元以上,廣達也超過三千億元,英業達也達一八七一億元,NB產業亮眼的成長,終於使郭台銘按捺不住長年與好朋友林百里維持的默契,也率領大軍切入NB領域,跟著NB廠一起搶國際大廠訂單。
在郭台銘不斷購併、追求成長的拼圖當中,廣達與鴻海一直有高度的綜效,在鴻海併入普立爾之後,外界都認為下一個合併的對象一定是廣達。尤其有一段很長時間,林百里專心養病,外界對廣達併入鴻海都傳聞不斷,甚至林百里愛將王震華辭職而去,外界也認為涉及廣達併不併入鴻海的路線之爭有關。不過廣達併入鴻海一直未能成為事實,而最後郭台銘也選擇打破自己默契,與好朋友林百里搶食NB大餅。
NB代工產業掀起大波瀾
例如,連接器是鴻海起家的產業,萬旭是鴻海以外,國內最大NB用極細同軸線最大供應廠商,但資本額不過六.五七億元,一年營收不過十八億元,對照股本近千億元,營收近一.五兆元的鴻海,簡直是不成比例。
國內的連接器/線廠,除了鴻海外,都是小廠。例如,主要提供NB內構板對板(BTB)、線對板(WTB)及軟排連接器(FPC)的高階連接器廠宏致,目前在NB內構連接器,全球市占率已逾五%,○八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高達八.四四元,但是資本額也不過是八.五九億元。再如國內3C連接器的專業廠信音,已是國內最大外部訊號連接器最大供應商,但是資本額也只有七.五五億元;也是iPhone相關連接器供應商的連展,資本額最大也不過是十三.一一億元。這種鴻海獨大,小廠林立,是過去代工產業一直維持的生態。
但是鴻海殺進NB產業後,原本供應鏈結構開始改變,也就是說,原來NB大廠與鴻海維持的和平穩定架構開始出現改變,NB業者與鴻海從上下游供應商關係轉變成競爭者的角色,整個零組件產業也開始出現明顯的轉單效應。
最早發難的是葉國一的英業達,六月間透過砷化鎵晶圓代工廠穩懋取得兩席宣德董事,穩懋入主宣德,並且由陳進財擔任宣德董事長。宣德是專業連接器大廠,資本額高達二十.九九億元,幾乎是國內資本額最大的連接器廠,不過經營績效欠佳。
宣德在○七年虧損三.○八億元,○八年又虧五.八五億元,到今年第一季,每股淨值只剩下八.八二元,英業達集團搶救宣德,一方面穩住宣德在連接器的地位,一方面也要帶領宣德轉型,也使得NB上游零組件供應鏈,產生了二十年前所未見的新局面。
NB大廠過去向鴻海採購零組件,如今鴻海殺進了他們的領域,原來的夥伴關係蛻變成競爭態勢,也使得NB業者開始認真思考建立新的供應鏈體系。國內NB廠仁寶及緯創,今年營收都有挑戰五千億元的潛力,廣達可能挑戰八千億元,幾家NB大廠全年營收可能將近新台幣三兆元。如果各自成立零組件新的供應鏈,那些原來只能分食鴻海吃剩單子的小廠,很可能命運會跟著有重大改變,特別是鴻海過去三大強項,在連接器、散熱元件及機殼產業,都可能發生重大衝擊。
零組件廠業績、股價飆升
從六月以來,這些零組件小廠,業績與股價都發生了前所未見的重大變化,兩家NB專業連接器廠宏致與凡甲率先受惠,在產業面臨大衰退衝擊的情況下,大多數零組件廠今年上半年營收都衰退四成到五成;但是宏致上半年營收達九.二七億元,成長一九.二%,其中第二季營收達五.三七億元,成長二七.三%更是明顯,而宏致的股價從二十七元飆升到一二○.五元,威力更是驚人。
另一家NB連接器廠凡甲,因為成功切入小筆電供應鏈,去年在NB連接器全球市占率約一五%,今年成為緯創最重要供應商。凡甲上半年營收七.九七億元,成長一一.四%;第二季營收四.六億元,成長三一.五%更是明顯,股價也從二十一.三元飆漲到八十三.八元;宏致的股價半年大漲三.四六倍,凡甲也大漲二.三三倍,可說威力相當驚人。
宏致與凡甲帶出了連接器產業新空間,很多過去在股市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如今都大受矚目。像是主要供應DT、NB、手機及MP3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連接器廠維熹,挾著良好財務結構、高獲利,股價從十九.五元飆漲,超過一倍以上。另一家全球前五大主機板相關連接器大廠嘉澤,因為擁有CPU Socket核心專利技術,長久以來與英特爾維持相當不錯的合作關係,股價從十七元大漲,也輕鬆漲了一倍多。
另一家主要提供飛利浦、HP及三星電源線與訊號連接線的良維,○七年還虧損二千二百萬元,去年全年獲利一.八億元,但今年第一季就獲利一.二五億元,每股盈利一.一七元。市場傳聞良維接到蘋果及SONY訂單,股價上漲威力更是驚人,良維率先創了上櫃以來新高價。
「醜小壓變天鵝」個案不斷上演
更具傳奇色彩的是萬旭。這家國內最大NB用極細同軸線大廠,一直以來都有不錯的經營成績單。例如,○六年EPS達二.三七元;○七年五.一八元,○八年也有二.八三元。且萬旭的每股淨值達二十五.三一元,但是萬旭的股價經常都浮沉在十五元左右,○七年業績最好的那一年,萬旭股價最高來到五十六.三元,今年首季萬旭獲利九六六一.七萬元,每股盈利一.四七元,假如這個轉單趨勢成為風潮,那麼萬旭的獲利,很可能還會再超過○七年創下的歷史高峰水準。
這種醜小鴨可能變天鵝的個案,很可能還會在零組件廠不斷上演。像是去年EPS達二.一四元的良得,今年首季因為3C市場急凍,良得每股淨值十六.九六元,但是股價卻殺到九.五六元,今年轉單效應讓良得意外勝出。良得首季獲利一.○七億元,每股盈利一.五四元,股價也跟著一飛沖天,一口氣漲到二十九.二五元。這些業績好的連接器廠紛紛脫穎而出,也使整個連接器產業能見度大大提升,包括連展、禾昌、詮欣、佳必琪、今皓、捷泰等都成了尋寶的對象。
從連接器到機殼,今年從香港回台的巨騰,可說是光芒四射。巨騰回台TDR(台灣存託憑證)股價連續飆漲,從回檔到十八.六元又一口氣漲到四十.二元,將溢價空間撐到七成以上;台灣TDR大漲也帶動香港巨騰股價大漲,今年巨騰股價一度跌到一.一二港元,以去年巨騰EPS○.六五八港元來看,P/E幾乎只剩下兩倍。八月三日巨騰漲到六.三一港元,P/E還沒有到十倍水準,原來機殼是鴻海拿手項目,巨騰逐漸勝出,轉單效應將使巨騰成長空間更大,相關的濺鍍廠柏騰也將受惠。另外,國內另一家機殼廠迎廣也應有沾光機會。
散熱元件今年熱度升高,奇鋐股價率先大漲,另一家散熱廠超眾今年超薄熱導管極具商機。去年超眾全年EPS二.七八元,但今年第一季超眾獲利一.一億元,每股盈利一.二九元,成長空間更加顯著,股價上漲動能也更強。今年超眾從十一.一五元超漲,已大漲了三倍以上,另外,力致從風扇領域切入散熱模組,今年首季也繳出每股盈利一.六六元佳績,股價也從二十一.九元大漲到八十元以上,這些散熱族群好表現,也使業績落後的能緹與雙鴻都受到期待。
除了這三大零組件產業的新轉單效應之外,在電源供應器,一直以來都是台達電獨大的地位,不過小廠鎰勝、海韻電子、康舒也逐漸崛起,按鍵的精元、群光都有很好的成績,今年可以說是解構零組件產業最關鍵的一年。鴻海獨大的地位雖然不易搖撼,但是年營收達新台幣三兆元的NB大廠有能力在轉單效應中扶持更多有實力的小廠,這些具有實力的零組件小廠,如果能得到NB大廠訂單加持,這兩、三年之內,成長力道將十分驚人,它們很可能是未來市場上會令人驚為天人的「超級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