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錢最佳去處就是台股,這比造飛彈便宜許多,也更有效;就算不是真的,只要有想像空間,就有可能創造台灣超級的三萬點行情。
分配改了,M型化社會在證券交易所之間的競爭適用,也反映各地區經濟實力的演化:日本停滯不前,美國衰退,中國帶頭的經濟圈最強,甚至對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產生免疫。
正在發行滬深三百指數基金的公司會說:買這最實在,不必選股,降低成本,直接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果實。
代銷海外基金的銀行理財專員與投資顧問則會說:大中華基金最夯,有過去的績效背書,資金沒有進出的問題,何況這回反彈,港股不比A股弱。
有沒有更好的途徑、更簡單的方法?
其實投資台股,比前面幾種方式更好、更直接。
所謂「中國概念」股,第一層意義指在本國營運的中國公司,最早是在香港上市的國企股,例如北京控股、上海實業。
後來,意義又擴大為在中國有營運的企業,這就把香港包進去了;特別是因為中國的特殊狀況,外匯管制、資本市場不開放,對老外來講,投資香港等同於投資中國。
當熱錢湧入拉抬股票的同時,會順帶炒作港幣升值,擺明的理由是聯繫匯率制度不合時宜,香港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年最大的受益者,貨幣匯率不統一,也應該從緊釘美元改成緊釘人民幣,這表示港幣看漲。
還有韓國、日本的外銷產業,及台灣的公司,也大都符合這定義。台灣的公司因為太多了,所以又細分出賺人民幣的「中國收成股」。
最廣泛的定義,則是所有營收與獲利將因中國經濟發展而受益者,這幾年賺到盆滿缽滿的礦業股,就是其中佼佼者。
美股第二季財報表現佳,除了上周介紹的金融股之外,第二個亮點就是跨國經營股,也受益於中國經濟成長,英特爾、星巴克都在其中。
台灣雖然不像港、澳直接歸北京管,但股價有想像空間的企業,全都跟中國相關。以前還僅限在中國設廠或開點的公司,因為馬總統上台後的和解氣氛,現在連純粹內需的資產概念,也染上紅色。從最早在中國設基地生產外銷世界,轉化為以消費品解救大陸同胞。隨著各項商務協定簽署,以後台股還將新增一個獨特題材:解放軍進城。
這是為何在這麼多選擇裡,特別看好台灣主因。說到底,這波行情是由資金堆出來的,而錢最多的中國,比以前台股最大戶的國安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局要多很多倍。
在戰略上,這筆中國熱錢不會再去香港,也不需要為A股護盤,最佳去處就是台股,這比造飛彈便宜許多,也更有效;就算不是真的,只要有想像空間,就有可能創造台灣超級的三萬點行情。不是現在,通常發基金的時候,都是高點,等這次回檔實現後,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