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帝國式的內部創新模式,勢力正向下沉淪,而開放市集式與天下英才「共創」的新勢力在上升啊!
微軟的「網路探險家」IE瀏覽器,多年前以免費綁在視窗中行銷的方式擊敗網景,將後者逐出市場外,是很久以前的老故事。雖然當年美國在民主黨柯林頓主政時,微軟曾被聯邦司法部以違反市場公平競爭秩序起訴,但不久美國政府改選,右傾的共和黨執政,此案後來在美大事化小。
但在歐盟,事情並未善了。自二○○四年起,微軟在歐盟屢遭罰款,已累積超過二十億美元。除了法庭上的爭議,市場上IE更遭逢Mozilla基金會以開放原始碼推動的「火狐」Firefox瀏覽器正面迎擊。IE在歐洲的市占率已由數年前的八○%近乎獨霸,降至今年四月的四八%。同月火狐在歐洲則取得三九%市占率。今年六月十八日,火狐在官網提供下載三.五版測試版(比三.○版快八倍的頁面下載速度)。
Mozilla基金會運用開放網路社群的「集體智慧」,創造「我們比我聰明」的眾「智」成城模式。上一次發表火狐三.○版是在○八年六月,當時就大大衝擊了整個瀏覽器市場。在發表的頭二十四小時內,創下八百三十萬下載人次的金氏世界紀錄。短短幾天內,火狐使用者增加了一倍,全球市占率上升了一九%。相較之下,最新版的「IE8」推出僅三天後,占有率就開始下滑。
相對於微軟以數百人企業內部開發團隊開發IE的封閉型創新模式,我們曾追蹤火狐八年共八十九萬多筆開發檔案,發現共有九萬二八三一位社群成員參與過回報臭蟲和提出功能建議。火狐從早期的十六個模組,後來演化成八十六個模組,並一直以模組化方式運作。社群成員只專精於本身所長,每人平均每次修改程式行數少於五十行,八三.三%程式協作小組的人數少於五人。
雖然九萬餘人參與火狐的「共創」協作,但多數是以早期使用者(early users)身分發掘臭蟲,提供建議。真正協助品保測試並撰寫測試報告的則只有三一四九人。而貢獻程式碼寫作的開發者是二四九八人,其中一一七位有重大貢獻的開發者則被推舉擔任模組負責人和其副手。可見「社群共創」從遠處看像毫無章法的散漫同人團體,走近細看,卻有許多有序的組織脈絡可循。
再看看蘋果i Phone的App Store,也是以開放平台的方式,廣邀天下英才一齊開發各種異想天開、有趣的應用程式。硬體、軟體與應用服務結合的模式,為i Phone帶來絕大行銷魅力。連老大哥Nokia也在布局Ovi 開放式服務平台。看來封閉帝國式的內部創新模式,勢力正向下沉淪,而開放市集式與天下英才「共創」的新勢力在上升啊!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