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和中國建立友好關係的同時,仍需要一個政治的均衡力量;日本則需要一個中介者,與中國產生連結,台灣正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
最近我去了趟日本,途中經過一處施工道路,工地的前後路段都放了一個塑膠假人,搖著旗幟提醒往來車輛留意,就跟台灣常見的景象沒兩樣。
當我靠近這些人偶,才發現這些是活生生的人。事實上,日本到處都在施工,每個工地的工人數比我在全球任何工地看到的都多,而且通常是年紀較大的男性。事實上,日本大部分的公共工程,似乎只為了讓人民有工作可做,沒有太多實質效用。不過,從另個角度來看,日本願意支付較高代價,以確保年長者仍有收入,也算是用心良苦。
日本在一九九○年代「失落的十年」期間,因為問題源自日本政府的錯誤政策,沒有理由要人民承擔,因此企業裁員減福利的情況並不多見。
但這回全球金融危機的亂源來自國外,且多年來日本經濟低迷,因此私人部門這次的裁員人數及減薪幅度是歷來之最,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基礎建設,以減緩民間部門縮減資本支出的衝擊,特別是在中高齡勞工方面。
近年大家對日本人的刻板印象是順從和絕望,日本政府已經無可救藥,政客耗費大部分的資源在枝微末節的瑣事上面,幹不出幾件像樣的大事,人民只有默默地承受。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的民調滿意度,比陳水扁最低迷時還糟。一位日本友人甚至提出預警,一九三○年代導致軍國主義抬頭,進而帶領日本走向軍事擴張之路的環境,與現在近似。
不過,日本人慢慢地用自己的方式走入二十一世紀,企業部門的重整,現金流量增加,提供企業擴張和進行創新。事實上,失落的十年反而讓日本轉型成全球綠色能源制度的領導者;在太陽能、節能汽車領域,日本都居領導地位。豐田推出十分成功的油電混合車Prius,可說是通用汽車破產的元凶;這讓美國人清楚了解,通用早已悖離世界潮流,根本不值得挽救。
日本經濟仍處於重整階段,但瘦身有成的企業變得更有效率,雖有不少中高齡勞工在路邊搖著旗幟,但日本的基礎建設及科技創新,仍有一定優勢。
眼前台灣和中國積極建立友好關係的同時,仍需要一個政治的均衡力量,以確保台灣可以維持政治上的自主空間;日本則需要一個中介者,與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產生連結,而台灣正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人口老化的日本,企業規模縮小,意味著,日本需要將更多的產品,外包給在中國的台商製造。
對日本而言,其在東北亞有兩個難搞的鄰居,一個是恩怨交錯的南韓,一個是瘋狂的北韓;一旦台灣再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政經貿關係,更會讓其感到孤立無援。或許,現在反而是台灣與日本好好打交道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