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減債這觀點,只還四成現金就可以讓公司降五十億元負債是好事。但一家公司連債都還不起,怎能指望它為投資人賺錢?
這麼做,使公司免於立即破產的危機,債券持有者拿回部分現金,相較於美國通用汽車、克萊斯勒汽車破產後,債權人只能拿到比清算值少很多股權的悲慘,算是雙贏。
另一個較少被注意的回購,是瑞軒從市場買回可轉債,並將之提早註銷。根據公告,公司花了三億一千兩百萬元買回三千五百零六張的公司債,平均單價為八十九元。
註銷讓瑞軒的債務減少三億五千零六十萬元,不只不用付利息,連本金都打了九折。藉這操作,公司「賺」三千八百萬元,提高每股盈餘四毛多。
人少的地方有錢賺
可轉債市場流動性不好,又需要一定專業性,很少散戶做。假如發債公司有能力還錢,市場價格又低於票面,其實是很好的無風險套利機會。
這種價差常常有,如果把目光放到美元交易的海外市場(台資券商香港部門為主要交易中介),標的就多很多,提供對沖基金、專業投資人賺錢機會。
舊曆年後一直對證券市場持保守態度,少數在本欄明確提出可以加碼對象,就是這種有折價的可轉換公司債。
瑞軒買回的消息公布後,瑞軒三的價格已經回到九十五元,雖然已經漲了,但持有到執行賣回權——就是到約定日期,以約定的價格要求公司回購這債券,整個投資報酬率應該超過一成,抵得上做十年的定存。
以往很多公司準備現金,卻不在市場回購,而是等到期限連本帶息還錢。這更創造出「訊息落差」,俗稱「內線交易」的機會;套利者賺的錢,則是公司股東與原來債券持有者的利益。瑞軒這回的作法,應該是台灣上市公司治理進步的好案例。
賭!有靠山就不會倒
力晶是另種公司財務操作,從減債這觀點,只還四成現金就可以讓公司降五十億元負債是好事。但是一家公司連債都還不起,怎能指望它為投資人賺錢?
膽大的投機客還是有機會從這種瀕於破產公司身上獲利,而且是賺大錢。
市場價格機能不見得能充分反映價值,而且是否還債這事,特別是有代表意義的企業,往往背後有複雜的政治博弈在內。
美國對倒閉汽車公司的債務處理,反映政權更迭後向左轉、往社會主義靠攏,所以不鳥原來股東與債權人的利益。
台灣有些公司早該倒了,但也因為政治利益的關係,還可以撐著,有的時候還真撐到下個景氣擴張期,資本家又可以生龍活虎,大筆回饋當時護航者。
去年中國的地產公司海外債,年息都飆到三成以上,投資人不用開當鋪也可以收三分息。因為北京政府以無限量放款救經濟,這些開發商都從鬼門關前活過來,當然也讓賭客快樂下庄。
這種倒店貨還有,只是,夠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