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在歷經了長期的委靡不振,以當前環境看來,這次台股的表現似乎會首度優於亞洲其他市場。
沒有一次例外!每當市場出現一片樂觀氣氛,認為股市只有往上走的單行道時,市場賣壓其實已悄悄湧現。在市場下跌的過程中,投資人的樂觀情緒仍未消退,逢低加碼、愈跌愈買,直到彈盡援絕,或者死心了,才會認輸。最後,市場上充斥著作空者。
儘管這種狀況一再發生,但我們每次也都會重蹈覆轍,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國際機構基金經理人也不例外。在我研究台股二十年的歲月中,外資在今年一月的悲觀程度,也許是前所未有的。
此外,在每一次的景氣衰退循環中,企業的反應也如出一轍:有志一同地大幅刪減資本支出,傾銷庫存。政府及央行則瘋狂地在經濟體系中撒錢,結果,經濟體裡充斥著產業消化不了的資金,最後這些資金只得流入流動性資產市場,也就是股市裡。同時,媒體也盡忠職守地一面倒報導負面的經濟數據,當民眾看到這些壞消息,便有了市場一定會下跌的定見。
在前一波股市崩跌過程中,持續買進的經理人們,不是沒了頭路,就是操作的基金虧損;倖存的,則是看壞股市,甚至反手作空的經理人。而這些還留在市場的經理人持續看壞股市,所以一月時,他們的確十分悲觀。
股價翻揚有助於實體經濟的恢復;不過,要謹記,這只是大規模信用體系崩潰中的小插曲而已,若要恢復信用體系,仍得耗時多年。
信任是信用的一切,也就是對借款人未來償債能力的信任。不過,當前全球市場創造信用的金額,可能早已超越所能償付的金額,銀行和存款人的資本勢必向下調整。
儘管新興市場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凸顯,但是,新興市場的崛起,只能減少金融海嘯的衝擊,無力扭轉頹勢。因此,由資金氾濫所推升的全球股市反彈行情,終將曲終人散;所幸股市再跌回前波低點的可能性並不高。
過去十年,台股一直是亞洲最弱勢的市場,部分原因是九○年代的科技泡沫餘毒未盡,部分是台灣對中國的隔離政策所致。然而,今年以來,台灣在科技產業的優勢,成為經濟復甦的動能。台灣掌控全球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市場,如今不僅是製造者,還躍居為產品創新者及品牌領導者。更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改變對中國的敵意與投資的開放政策,影響更是重大。
雖然我們要脫離市場擺布,避免在谷底時過度沮喪,在高檔則過度樂觀;但是台股在歷經了長期的委靡不振,以當前環境看來,這次台股的表現似乎會首度優於亞洲其他市場。台灣投資人等這一刻很久了,因此眼前台股的亮麗表現,可能還會持續滿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