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與創新團隊,與一般人想像正相反,他們並不憑靠靈感與運氣,而是仰賴不斷實驗、不斷嘗試。
環境條件嚴峻的時代,企業更需要「持續創新」!幹了二十年奇異公司執行長,後十年每年被美國《財星》雜誌選為全球「最受讚賞的執行長」(The Most Admired CEO)第一名的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曾說過:「當市場的變化超過組織的變化,結果是可預見的。」
結果會是怎樣?標準普爾五百大企業長年的統計排行名單,提供了一個嚴峻環境所引發的激烈破壞性創新,一種讓人驚心的圖像——在一九三○年,標準普爾五百大企業的平均生命週期為五十至七十年。在二○○○年以前,這個數字已下滑到一半不到,標準普爾五百大的平均生命剩二十到三十年。照這個趨勢,到二○二○年,現今存在的標準普爾五百大企業將有七五%不復存在。
遽變一向是事實。穩定則全然是個幻覺。在○五年年底,倫敦的星巴克家數比紐約還多(二百家比一九○家)。潛在趨勢顯示英國茶消費量在二○○○年到○五年間下滑了一二%,這都拜星巴克所致,星巴克也因此獲利匪淺,而倒楣的當然是英國與茶有關的事業體。
一九六二年,史丹佛MBA學生費.奈特(Phi Knight),在當時全球第一品牌德國愛迪達只懂得為運動員做好鞋的時候,他就知道要做好鞋給超級運動巨星,以及崇拜巨星或想成為巨星的一般客人。就因為這一項行銷創新,耐吉(Nike)打敗愛迪達,成為全球第一品牌。產業史上,充滿了這一類因掌握機遇,抓住創新而大起,以及因沒掌握機遇,沒抓住創新而大落的故事。創新者與創新團隊,與一般人想像正相反,他們並不憑靠靈感與運氣,而是仰賴不斷實驗、不斷嘗試。
「卓越不是因為行動,而是因為習慣。」舞蹈創作家兼舞蹈教練Twyla Tharp就說:「有創造力的人就是『準備好要獲得幸運眷顧的人』。」這裡的關鍵字是「準備好」以及「幸運」,它們是不可分的。沒有準備好,就不會有好運氣。高爾夫球運動員也常說一句話:「我練習得越多,我的運氣就越好。」
以持續創新仰賴快速原型試製(rapid prototyping),蓄積致勝優勢。單一次數的成敗不重要,就是要不斷循環推進Design-Build-Act-Test Cycle,早輸、小輸、常輸,或者是早贏、小贏、常贏。單次的輸贏不是重點,重點是快速地累積、學習。在沒有海圖的海域上航行,不用去請教大師、專家,原創的領域也沒有什麼大師可以請教!當你有好的創新構想,盡早取得市場回饋。向早期使用者請教,效果將遠勝於向專家請教,Just do it ! & do it ! & do it ! ……。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