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30年來經營優秀,台股長城的起造都將在優秀經營數字內容裡堆砌而起,勿將啟航當終點,要用價值看台灣。
二十世紀美國最重要全球地緣政治戰略舵手布里辛斯基(一九七七~八一任卡特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在其最重要著作《大棋盤》提到,中國從來沒有默認台灣可以無限期地孤立於中國之外,美、中都了解,美國關注台灣被武力干擾,不是替台灣分裂於中國打算,而是替美國自己在亞太地區地緣政治利益算計。台灣在美國全球戰略大思考裡,不是極重要因素,但也絕非完全沒分量,中、台和平相處的現狀,是布里辛斯基所點出台灣具備地理樞紐地位的最大發酵,從這樣觀點出發,上海台北直航啟動兩岸和緩,絕對是台灣優質力量從底層揮灑的啟航。
從GDP結構看,中國三.四兆美元對比台灣○.四兆美元,中國以其GDP尾數通往台灣,就能翻轉台灣六十年努力內容,台灣歷史的無奈在此,而歷史風華開展也可能在此。秦始皇起造長城,起於邊疆外族侵擾的無奈,而中國歷經兩千年帝王風華盛世,卻也因長城建造而燦爛繽紛。思起造歷史長城之於過往,想台股長城之起造於當下,不就都先有無奈而起嗎?
台灣人口二二九三萬人,對應○八年外來人口參訪僅三七二萬人次,對比法國人口六四一二萬人,卻有七千萬人次外來人口參訪,已非常清楚點出台灣發展觀光產業的無奈,而二二九三萬人口的新台幣二十兆元儲蓄額對比中國十四億人口的人民幣二十兆元儲蓄(約新台幣一百兆元),也清晰點出台灣發展內需產業的無助(人口、量能都不足)。外銷出口是台灣惟一出路,外貿依存度高達一二五%,銷售市場大小決定台灣盛衰,以全球六十五億人口創造出五十四兆美元GDP結構看,台灣○.四兆美元GDP確實必須依附國外市場才能成就。
思考台股走向就如同長城建造歷程,它該深、該廣,引用龍應台說過的一段話詮釋當下台股思考,特具意義:「心中若有歷史,看歷史就像看大海,白浪翻騰是自然的,但不能只看到白浪,要看到大海。」看台股,不能只看到價格波動與階段指數高低,還要看到價值的長遠。長遠價值要心寧思細,中國杭州錢塘潮在海寧口掀起九公尺高浪花,不就如同中國三.四兆美元GDP,在○.四兆美元GDP的台灣,所可能掀起的巨浪一樣嗎?台股將很精采!
官振萱(一八七四年生,台大法律系法學組畢業,美國南加大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其著作《我的慢熟人生》有這麼一段話很精采:「人生如果這麼順利,講出來的故事也不會好聽。」台灣一六二四年被荷蘭入侵建熱蘭遮城,一六六一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一六八四年入清版圖,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台灣歷經荷、西、鄭、清、日不同民族統治,人民生存史確實不順利,所以它延伸的故事當然精采。台灣多元,百川匯宗,此刻迎接三百多年來兩岸歷史上最深邃接觸,在股市、政治、經濟、社會、人文都將給台灣帶來顛覆式翻動,尤其是股市直接受沖,將最深,如果歷史長城的建造改變了中國歷史,那兩岸互通不就如同長城起造,正在改變台灣嗎?台灣產業三十年來經營優秀,台股長城的起造都將在優秀經營數字內容裡堆砌而起,我將用數字告訴大家,請勿將啟航當終點,要用價值看台灣,不要用價格玩台股。
台驊國際(二六三六),一九八七年成立,股本四.四億元,是一家以台灣為基地,承攬台商對海、空進出口貨運服務的專業物流公司,具二十九個據點及近三百家合作代理商,業務以服務中國當地進出口廠商為主,受託客戶多為國際連鎖量販店,是一家與民生需求和基礎建設呈正向連動的公司。
董事長顏益財(一九五五年生,海洋大學航管系畢),九○年代初期發現台灣本地貨物載量已達高峰,製造重心勢必移往中國大陸,移動過程中運載承攬服務也需要到位。在尚未全面開放中國大陸投資的氛圍下,低調在廈門成立第一個辦事處,成為當時陽明海運在中國第一個代理商,也掌握經濟政策改革開放後的商機。二○○○年在上海成立營運總部,自此搭上大陸出口高速成長列車。顏董的奮鬥歷程,就是上百萬在中國打拚奮鬥台商縮影。他常自嘲自己有二十九個二奶(指二十九個營業據點)要照顧,由於中國地域遼闊,二十多年歲月就在巡視奔波中流逝,但其營運出的利潤卻一毫不少回台與員工、股東和家人共享,是我見過台商企業家中相當無私無我的一位。
台驊自一九九○年代領先布局,積極透過當時香港分公司於中國設點,○一年中國加入WTO後才得以控股方式進入成為外資公司。海空運承攬業目前兩岸三地都已進入完全競爭狀態,個別公司亟需建立市場區隔,「人和」是關鍵,非技術或資金。中國各地風土民情差距大,在華北做生意的「眉角」絕對不同於華南。以購併進入內地市場的外資,經營管理手法上做不到因地制宜,而香港、新加坡等華人業者商業模型又不脫地產、倉儲格局,加上中國本地業者經營上缺乏國際視野,因此台系業者在營運上,有兼具融入中國當地及與國際接軌的彈性之優勢。台驊為中國當地惟一台灣獨資企業,不受合夥人掣肘且主要幹部具十五年以上在地經驗,加入WTO後中國在貨運規範上開始與先進國家同步,台驊這類具備國際級營運規模角色將受矚目。
台驊○六到○八年合併營收分別為五十二億、五十九億、五十四億元,合併稅後EPS分別為二.六四元、一.八二元、二.五四元,○八年前三季合併負債比四二%、流動比一八一%、速動比一七九%,獲利扎實,投資者可仔細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