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因懷有希望,而陷入各種非理性狂熱的樂觀情緒毫無根據,那麼,不抱任何希望的悲觀情緒同樣也是毫無道理。無論前景看來多麼黯淡,後來總會變得更好。
偏偏有人敢說:「那種認為資本主義無法擺脫當前危機的想法,是錯誤的。」這是俄國人列寧在一九一九年,對當時橫掃歐、美金融危機的評語。毫無疑問,除了三民主義課本摘錄的「從莫斯科到巴黎最近的路是經過北京」之外,這句話最經典。
可是資本主義的未來在哪?介紹一位老前輩:
紐約市立大學的商學院名為「柏魯克學院」,會計系非常有名,取得會計師資格的比率在美國名列三甲,是很實在的好學校。被紀念的這位「柏魯克」校友(Bernard M. Baruch),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以商人身分參與經濟動員的工作,本質上是投機客,財富都是股市中掙來的,而且以此為榮。他在投機史上留名,除了政治與公益活動之外,同時是少數在一九二九年崩盤前夕出清持股,在市場狂熱中保持頭腦冷靜著稱。
一般談投資的書提到這位前輩,大都以他的投資十大信念為主,諸如:停損不要停利、隨時保持部分現金以便加碼等等當時很創新,現在還被絕大多數投資人忽視的原則。這裡要談的不是這些,而是柏魯克經歷過多次金融風暴後,包括二九年大蕭條的經驗,對於未來的看法。
第一個教訓是他引用別人的話:人類因懷有希望,而陷入各種非理性狂熱的樂觀情緒毫無根據(我們剛經歷過的金融泡沫),那麼不抱任何希望的悲觀情緒同樣也是毫無道理(人類正在面對的考驗)。柏魯克的心得為:人們無論試圖做成哪件事,總會做過頭。在過去,無論前景看來多麼黯淡,後來的情況總會變得更好。
關鍵在「安全邊際」
「在景氣觸底後,啟動經濟向上運行的最強力量在於一個簡單事實,即我們所有人必須找到生存下去的辦法。……這些活動就會使經濟之輪重新啟動。」
這觀念,SARS期間一再提起過,只是沒想到是前輩六十多年前留下的智慧。
他會怎麼看現在的世界?首先,這不是世界末日,巨大的獲利機會在醞釀中。但是該怎麼操作?特別是以價值投資著稱的巴菲特都已經認栽,還要逢低買進嗎?關鍵在「安全邊際」,當市場都還充滿反彈的樂觀心理,上市公司報表裡的泡沫就還沒被擠乾淨。
現在還不是這次循環最差的時候,美國大企業的裁員還在進行中,失業率尚未到頂;歐洲還不承認自己的經濟垮台,拘泥於馬斯垂克條約,德、法兩個歐陸最主要經濟體,抗拒提出更積極的財政方案;中國以為自己還是世外桃源,不承認經濟結構正面對史上最嚴峻的考驗。大錯已經鑄成,下場難以逆料。
前輩可以名垂投機史,除了逃頂避過海嘯外,同時沒像同期另一位名人李佛摩爾(股市作手回憶錄掛名作者)死在反彈上,耐心等待是更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