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發行「消費貨幣」救經濟

發行「消費貨幣」救經濟

2009-02-12 10:27

台灣發行消費券的另一層涵義是,過去台灣甚至整個亞洲消費率太低,將消費動能從美國移轉亞洲,是根本搶必要的長期解決方案。

當我回顧過往,所有的想法、努力與良好的本意,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除了浪費眾多人民的血汗錢外,都沒有產生任何正面的成效。」這是英國央行總裁在一九三○年代景氣大蕭條期間說的話,對此刻身陷金融海嘯中的我們而言,絲毫沒有鼓舞人心的效果。

不過,在一個德國小鎮的實驗,卻為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提供了非常好且可能的解決方案,但知道這個實驗的人並不多。這也提供一個新穎的思惟,來看看台灣近期發放的消費券。

一九三一年,這個小鎮正飽受通縮與高失業之苦。當時,由於過去十年間的極速擴張,導致產能過剩、融資過度,為了償債,只得以緊縮消費來因應。為了償債,民眾被迫保留現金,貨品價格開始下降,買氣無法與先前相提並論;也就是說,許多過剩產能閒置。

 

當時小鎮嘗試一個新的作法,即創造一個新貨幣,其價值會因每月須付一%的印花稅而遞減;因此持有該貨幣的民眾必須盡快使用,以免貨幣價值下跌的速度比物價跌得還快。

 

新貨幣的實施很成功,帶動小鎮經濟的復甦。但德國政府擔心新貨幣會造成貨幣供給過度成長,重新點燃惡性通貨膨脹,而終止該實驗。實驗背後的想法是,有兩種平行的貨幣,一種是金融貨幣,作為投資與償付債務之用;另一種是消費貨幣,專供日常開銷使用。

 

這種價值日益遞減的第二貨幣,與最近台灣發放的消費券頗為類似;台灣的消費券雖不含稅金,但卻有使用期限,且消費券只能使用一次,再由收受的店家拿去向政府換取現金。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或許可以新穎與彈性的方式來考量貨幣的本質。既然現在是以不同資產,如黃金、白銀、土地、其他貨幣(如港元),或有信用的政府貨幣如美元等,作為貨幣發行準備,那麼,政府為什麼不能以既有貨幣支撐來發行新貨幣?

 

不過新貨幣定位在刺激消費,不論是訂定使用期限,或是收取持有期間的費用都可以。換句話說,或許消費券實施成功後,可延伸為一項新貨幣,政府可持續發行這類消費券,比方訂定三個月的有效期限。一旦經濟快速復甦,通膨蠢蠢欲動時,便可終止新貨幣發行。

 

台灣發行消費券的另一層涵義是,過去台灣,甚至整體亞洲消費率太低,將消費動能從美國移轉至亞洲,是全球金融危機根本且必要的長期解決方案。

 

美國消費者必須降低消費支出,未來幾年他們也可能會這麼做;而亞洲從九八年金融風暴站起來後,儲蓄率始終居高不下,債務水準相對較低,早該鼓勵亞洲人民花錢了。台灣的消費券創舉,可作為亞洲其他地區的典範。

延伸閱讀

ESG—好市多通往卓越之路
ESG—好市多通往卓越之路

2024-11-06

鐘擺盪向經濟民族主義
鐘擺盪向經濟民族主義

2024-12-04

中東的代理人戰爭
中東的代理人戰爭

2024-10-09

川普會是再生能源終結者?
川普會是再生能源終結者?

2024-11-20

藏電於民的日本能源政策
藏電於民的日本能源政策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