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e PC的快速擴充以當時核心能耐程度而言,戰略上的判斷完全正確,現在的一時挫折只能說是出乎策略家判斷的「黑天鵝」效應。
華碩在元月八日公布二○○八年第四季虧損三十億元,有台灣媒體分析報導,說是華碩「成也Eee PC,敗也Eee PC」、「為何敗在Eee PC這個全球熱門的商品上」?這可有點弄錯焦點,混淆視聽了!
台灣現在雙A品牌在全球筆電市場中排入前十名,ASUS在○七年Eee PC推出前列名第九;但Eee PC推出後,○八年第一季進入第八名、第二季成為第七名、第三季進到第六名。ACER也因Aspire One的推出,第三季擠下Dell成為全球排名第二。哈佛大學研究「破壞性創新」的克里斯汀教授甚至研究撰寫了Eee PC兩個個案在MBA課堂上討論,還請施崇棠到哈佛課堂講評。
Eee PC的破壞性創新有多重層面。譬如它是一線筆電品牌業者中第一個膽敢排除微軟作業系統,採用開放原始碼OS並與開放社群大力聯結,推廣社群所開發的各種應用程式,供Eee PC用戶選用。
Eee PC是台灣第一次較具工藝「造物」深度的筆電產品。其產品概念已超越單是硬體製造,進入形同「iPod+iTune」及「Nokia+Ovi」等軟硬體整合創新服務系統的新局,是極具創意與策略野心之作,應該值得大力鼓掌。
至於產品線廣度延伸速度是否太早太快,是可以研究的。通常領域領袖採取全線占滿策略,後進者採取單點切入均是一般通則。iPod的型號擴充較少較慢,SONY Walkman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產品線廣度擴充則較多較快。彼等戰略考量,在於核心工藝技術專屬程度與對手模仿進入難易程度。Eee PC的快速擴充以其當時核心能耐專屬程度而言,是戰略上正確的判斷。現在的一時挫折,只能說是出乎策略家判斷的「黑天鵝」效應;誰會料到金融海嘯如此嚴重。
當然業務決策面上匯率與報價的考量、組織面存貨與市場回報的精實靈敏度的加強,的確是有待改善。至於該媒體說到「好船者溺,好騎者墜,君子各以所好為禍」,是要台灣產業不要「好做創新」,以免「以所好為禍」嗎?這真是從何說起!有趣的是同媒體另外版面又在讚揚「放火的小孩,多年後,拿下諾貝爾物理獎」的「創意匪類」作為,這是不是有點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