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有元月效應,台灣股市有沒有類似的情況?有,就是即將來臨農曆春節的紅包行情,一般從尾牙漲到元宵。不過,今年很有可能踏空。
美國股市有元月效應,背後的原因與該國的稅法相關。賺錢的投資者在年底前汰弱留強,賣掉賠錢的股票認列虧損,今年報稅的時候可以提列,少繳點稅。
因此在一月的時候,營業員或投資顧問會以投資組合的理由,建議客戶回補之前因稅的考慮賣出的股票。雖然不能買同一支,但通常會換同產業另一檔,例如年底賣出全家,現在回補統一超。當很多人這麼做,就形成一月股市表現好的現象。
類似的還有日圓三月行情,日本公司配合獨特的三月底結算會計年度,紛紛把外匯帳戶換成日幣,也造成相同的日曆效應。
台灣股市有沒有類似的情況?有,就是即將來臨農曆春節的紅包行情,一般從尾牙漲到元宵。不過,今年很有可能踏空。
紅包行情背後的因素
光靠統計是不行的,歷史資料顯示,美國在總統大選年都是多頭走勢,但去年就破功,還是要弄清因果關係才行。以前台灣股市在三月有沉重賣壓,因為當時所得稅申報最後期限是三月三十一日,很多人要賣股繳稅。後來申報日期改為五月三十一日,本來的賣壓也就順延兩個月。假如只靠統計數字,這幾年就會弄錯行情。
以前的紅包行情,有幾個推動的力量:一年最重要的零售旺季、年終獎金的資金、證券產業從業者節慶樂觀氣氛。要判斷今年還有沒有這行情,就看這幾項還成不成立。
最近收到很多上班族鬱悶的郵件,例如新春拜年,不能再講「財源廣進」等吉祥話,因為諧音與裁員相同。某農會因經營得當,可以有七個月的年終獎金,區區七個月居然要被報導,實在是因為太多人領不到,只要工作保住就謝天謝地了。不用等統計也知道,今年的年終獎金一定很差,不能期待有資金行情。
終端消費當然不能指望,歐美的聖誕節沒了,台灣的春節能好到哪去?工作沒保障,年終獎金泡湯,新年旺季只有靠消費券。日本人過新曆年,以往促銷用的福袋,因為不景氣也變形成中國的大禮包。
台灣的特殊因素
以前福袋有點抽獎性質,現在變成打價格戰的組合包裝。金融海嘯當頭,犧牲節慶減少支出成為普世的自保運動。
除此之外,台股一般一月表現不如國際市場,這也是台灣的特殊因素。很多上市公司大老闆有大量股票在銀行質借,到了新曆年底前,銀行計算擔保品的價格,這些資本家只好拚老命拉抬股價,不然就要被銀行斷頭。
還有另一個選擇是還錢,但這些人就是缺現金,哪裡有本事還錢。幸好現在市場很冷,成交量很低,對大老闆們來說,護盤成本也比以前低。
有這個銀行質押的因素,台股在十二月下旬表現轉強,然後一月又吐回部分紅利,造成一月表現遜於其他市場。
春節提早,又搭著歐巴馬一月二十日就職,就怕「馬上好」故事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