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二○○八這一年有很大的轉變。一個是政黨輪替,另一個則是金融海嘯和經濟大逆轉。所得在最頂端的那群人,在過去幾次重大的經濟變遷時,不論是SARS或亞洲金融風暴時,也都沒有太大的傷害,卻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中身受重傷,幾乎無一倖免。
金融專業人士因為貪婪,利用槓桿等方式操作,信用過度擴張,引起金融風暴,不只一五八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倒閉,世界各地一些市井小民的退休金也因此大幅縮水。所以《今周刊》網友票選的二○○八年代表字第一名就是「慘」,生活上或產業發展上,都因為這次的金融事件產生很多的不確定性。
二○○八年也發生幾個現象,和我們的認知或學理有些衝突。例如兩岸三通為往返於台灣與大陸間的民眾帶來便利,因為航程縮短,兩岸間的交通時間大幅減少,大家預期因為航空公司成本節省,會使票價走低,但是實際上票價降低有限,甚至完全未降,反而是台港之間的票價,或是經過香港之間轉機的票價急遽下降。這雖然不符合大家的期待,卻很符合經濟學的原理。
有關價格制定,基本上有三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個是成本,一個是需求,另外一個是競爭。以直航為例,航程縮短,人力成本或油料費用應該都會下降,因此票價下降是合理的期待。但是因為航程縮短,等著要搭直航班機的人,明顯比經由香港轉機的旅客來得多,也就是需求大幅上升。直航需求上升、香港轉機需求下降,這樣的力量就會讓台港線,或香港轉大陸的票價下降,而讓直航的票價上升。
第三就是競爭關係。目前雖然開放許多航點,但是相對於台港線有非常多的航空公司可以經營,能飛直航的航空公司則受到限制,每家航空公司能飛的班次也有限。從這一點來看,又會讓票價居高不下。所以在這三個力量的拉扯下,兩岸直航的票價降幅很少,或甚至不降反升的現象,也就得以理解。
再者,二○○八上半年我們一直在憂慮通膨問題,尤其油價持續上漲,甚至有人預測會漲到三百美元以上,到了下半年,油價又急遽下跌。但反映在百業上,例如交通運輸業或計程車費率,並沒有下降,似乎也不合我們的預期。
這樣的現象也反映了經濟學上所講的價格有「向下調整的僵固性」,還有「易漲難跌」的特性。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維持市場運作。只是我們希望這隻看不見的手,不是一些騙人的手,造成大家生活過得慘,而希望這隻手在二○○九年能讓大家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