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系國家調整速度快,會最早止跌回穩;但是他們體型龐大,復原時間更久,最快回到○七年水平的,應該是像台灣這種財務健全的新興市場。
金融海嘯演變至今,應該是到頭了——不是說已經止損,而是病情確認,可以進入醫療程序。
就跟人患重病被送進醫院,除非是骨折、出血這種外傷必須立刻處置。心跳停了要電擊,不然都要先檢驗;量心跳血壓、驗血、驗尿。像這次風暴等級的病,必然還要照超音波、斷層掃描、胃鏡之類的。經過群醫會診,取得家屬同意後,才能進入醫療程序。
繼續用看病這個比喻,進入醫療程序之後,才是身體最脆弱的時候。病人從送進開刀房,一直到出來進恢復室,這階段的體能不但不健康,還比不上剛發病的時候。
所以,未來三到六個月,主要經濟指標都不會太好。美國的經濟可能負成長,失業率必然攀高;歐洲與日本的狀況比美國更差。因此,以出口為主的台灣經濟也不會太好。
孟子有云:「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終身不得。」意思是陳年痼疾,一定要用火候夠的藥草才治得好。
可是手上沒現成的藥,就要養著,不然永遠也得不到合格的藥來根治。
現在碰到的危機,並非一夕造成的,也沒有萬能丹可以解決。此次二十國高峰會議無功而返,早在預料之中;要重回成長軌道,各國除了不要輸出危機之外,都要各自努力才行。
日商大和證券評估過,這次的金融風暴,造成全球財富損失約二十兆美元。
目前,全球的財富約在兩百五十兆美元左右,每年的增長速度約為六%;也就是說,被風暴颳掉的錢,需要另外兩年才補得回來,統計上就會出現三年的低潮,直到二○一一年才會回到○七年的水平。
各類財富受傷情形與復原條件不同,若以國與國之間來看,英語系國家調整速度快,會最早止跌回穩;但是他們體型龐大,復原時間更久,最快回到○七年水平的,應該是像台灣這種財務健全的新興市場。
以財產種類來講,不動產的存量最大,所以循環時間最長。
債券是第二大類,對市場狀況反應也很靈敏;可是公債與公司債之間的走勢背離,至於被下調等級的新興市場債券更差,排序也略偏後。
最快回升的,應該是現在有能力調低利率的新興工業國股票市場。因為有降息本錢,表示沒金融危機。既然叫做新興市場,就是規模小、好推動,不管是實體經濟或金融市場都相同。
至於藝術品、黃金、原料,要等下個泡沫又被創造出來,或許有機會回到七月的紀錄。
設想經過六個月的休養生息,人類累積出三兆、五兆美元的可投資財富,放到資產總值上百兆美元的工業國地產,是於事無補;但只要其中三%、五%放到資產總市值以千億美元計的新興市場,那可就足以燒旺一小鍋泡泡。
總體經濟將會惡化,但股市會率先觸底,並有強烈的底部反彈。台灣這種沒有外債危機,企業靈活性高的新興市場,將會是下波泡沫的領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