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副手拜登向來對中國態度軟弱,極為貶抑台灣;若外交政策因循前例,可能會讓兩岸好不容易才開始的對話再度生變。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這是歷史的轉捩點;同時,民主黨取得的國會席次,也是水門案以來最多的一次。
然而,全球經濟危機蔓延,各界都在關注,歐巴馬政府將要如何面對這些難題,如何挽救布希政府對美國在全球地位所造成的傷害。更重要的,這些新政策對台灣的影響為何?
美國媒體經常拿歐巴馬與羅斯福相提並論。當年「大蕭條」就算不是共和黨造成的,也是因為其錯誤的經濟政策而惡化,羅斯福便在此艱困環境下贏得政權。為了振興美國經濟,羅斯福採取幾項大膽的措施,並對極度失控的金融業,實施新監管機制。預期歐巴馬做的不會比羅斯福少,不過金融海嘯襲來,在景氣方面,歐巴馬能做的十分有限。
另外,美國失當的海外政策,已經損害美國在自由和民主社會的聲譽。過去布希政府公開警告台灣及前總統陳水扁先生,反對台灣舉行入聯公投;相信不分藍綠,大部分台灣人都支持入聯,也不需要別人來告訴台灣人該怎麼做。儘管如此,還是要小心處理這類議題。
許多台灣友人對歐巴馬的勝選非常興奮,因為他在成長過程中,曾在亞洲(印尼)待過一段時間。但歐巴馬勝選對台灣的影響為何?
首先,歐巴馬外交事務經驗不多,這是他選擇參議員拜登(Joe Biden)為副手的原因。拜登一直是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精通外交議題;但拜登向來對中國態度軟弱,極為貶抑台灣。
在柯林頓第一任總統任期,對亞洲地緣政治有錯誤認知,剛上任就以人權問題譴責中國領導人,破壞美中關係;為了彌補過失,柯林頓迅速擁抱北京,卻又讓台美關係降溫。
柯林頓的政策轉變並未讓台灣與中國達成協議,反而逼使台灣的激進政客更向獨立靠攏,此後果並非北京或華府當局所樂見。若歐巴馬與拜登的外交政策因循前例,可能會讓兩岸好不容易才開始的對話再度生變。
在支撐國際金融體制方面,各界假設歐巴馬政府將要求中國與沙烏地參與;因兩國擁有全球最高的外匯存底,非常需要他們對IMF(國際貨幣基金)提供金援。鑑於拜登早已存在的親中態度,以及亟需北京的支持,歐巴馬政府可能很難避免重蹈柯林頓的錯誤政策。
此外,歐巴馬曾允諾要重新談判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不若對手支持自由貿易。過去兩年半,台灣經濟成長有四分之三來自貿易順差,經濟利益可能面臨更進一步的風險。
歐巴馬的經貿政策,將迫使台灣從製造和出口導向,加速轉型為服務部門導向的經濟體。面對以上的各種可能性,台灣最好及早思考如何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