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九年美國長期信貸管理公司破產,與這次雷曼兄弟等投資銀行破產,引爆地雷的火苗不同,但根源相同,都是融資比率過高。
在兩百年之前,英國銀行家想要解決每二、三十年就蕭條一次的景氣循環問題,得到必須成立「最終放款者」機構的結論。
獲得這個榮耀的角色,是英格蘭銀行,但股東不同意,因為該行也是營利事業單位,如果要保障金融業的穩定運作,該行將被迫提高流動準備,用來賺錢的槓桿比率會低於同業很多,因此必須國會立法提供別的利益作為交換。
高融資比是高風險之本
美國檢討一九二九年大蕭條爆發的主因之一,是金融業跨業經營,財務槓桿放大倍數,超出產業可承擔範圍,這才形成系統風險。
一九九九年美國長期信貸管理公司破產,與這次雷曼兄弟等投資銀行破產,引爆地雷的火苗不同,但根源相同;都是融資比率過高,市場些微波動就超出本金可承擔規模,又找不到好心的救世主,只好倒閉。一家已經很嚴重了,這回是整個行業都被抓包,成了市場性風險。
金融業是風險管理的行業,為了要多賺錢,散戶作融資,金融機構就放大財務槓桿,本質相同,下場也一樣,都在回檔時被抬出場,就算後面有大錢賺,也跟斷頭戶無關。
槓桿本身就是風險,沒有用擴大融資比率來降低風險的道理。讓大家倒閉的金融商品,其實也沒多複雜,都是放大操作部位的融資工具,形式創新,但本質沒變。從英格蘭銀行開始,控制槓桿比,就可以控制風險;然而追求獲利的業者,一定會以創新之名,找到融資的新出路。鬆緊之間,就是我們現在每三、五年就碰到一次的金融危機。
緊縮時代的來臨
接下來,不管有無新法案通過,不管政府是否加諸新限制,金融業融資的功能一定會衰竭,放款會減少,公司債發行與新股上市都會退化,只有禿鷹級的資產處理公司會大發利市。在這樣環境下,新事業與新公司難以找到需要的資金,對於追求高成長、高獲利的投資人會很痛苦。
在說出「現金為王」這結論前,先想想其他可能性。日本有好長一段時間真的是現金為王,因為銀行利率很低,而且會倒;老百姓乾脆把福澤諭吉(日幣紙鈔上印的人物)以現鈔鎖在金庫,沒利息收入,白白便宜保險箱業者,這種作法不可取。
新單位融資不易,正好是產業秩序重整好時機,活下來的不只證明他的體質好,也有機會面對更好的市場秩序,在下輪景氣來臨時賺更多錢。
現金為王的真義
因此,「現金為王」並不是我們把手上的資產都變成現金,來度過這個冬天,而是挑選手上現金部位充裕的公司,可以在寒冬扮演救市的禿鷹,賤價取得優良資產。
聽起來有點熟悉?沒錯!這就是巴菲特真正發財的祕訣,不是危機入市,而是以充裕的現金讓人求他去收倒店貨。讓現金因為恐慌而提升購買力,才是「現金為王」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