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少一點專注升學和賺錢,多一點在運動上,這與奪取更多獎牌無關,而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
多數人都認為北京奧運辦得相當成功,甚至連空氣品質也出奇地好——這一部分要歸功於幾場及時雨,吹散了奧運開幕式當天的塵霾。
這是中國首度舉辦奧運,如此大型的國際活動也是中國的處女秀;先前,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是否有能力舉辦這麼大型的活動憂心忡忡,奧運能圓滿結束,大家緊繃的情緒才大為舒緩。
不過,許多場重要賽事中,觀眾席空位多到令人訝異。Michael Phelps贏得破紀錄的八面游泳金牌,簡直跟人魚沒兩樣;但比他的金牌數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觀眾席上幾乎空無一人。
這次奧運是中國歷史中舉辦的最重要國際活動,雖擁有十三億人口,卻找不到足夠的人頭,在最受歡迎的項目中充當鼓掌部隊。推測其背後的原因,應是數千張門票已分配給許多機關首長作為公關票,而這些大官們自己不克前往,也不願把門票送給想看比賽的人。
這是另一個共產主義體制融合現代市場經濟的拙劣案例。市場體制講究資源的有效分配,但很明顯地,這在中國並不常見。
更諷刺的是,在奧運賽場周圍,「很貼心」地設有特別的抗議區,以避免抗爭的群眾干擾賽事的進行。可想而知,這些區域空無一人,因為任何人想進入這些區域,揮著抗爭標語或穿著印有訴求目的的T恤,肯定立刻就被公安人員包圍關切,並示意離開。
這讓我想起中國建政初期的「百花運動」。當年毛澤東鼓勵知識分子大鳴大放,公開批判;但任何膽敢批評的人,很快便從人間蒸發。當時有二位年逾七十的婦女,因住家被徵收的補償費過低而抗爭,結果被判一年勞改。觀察北京奧運,中國在公共關係及市場經濟方面,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不過,中國人民對這次的奧運,尤其是排名第一的金牌數量深感驕傲。中國這樣的心態,對其他國家並非壞事;如果中國自認是一個受國際尊敬的國家,那麼對國際社會便會比較具有責任感。同時,也沒有哪個國家希望與中國為敵,甚至讓它成為失控的巨獸。
至於奧運對台灣的啟示是,現在是台灣該投入更多資源在體育方面的時候了。共產國家可以把大量的資源,配置在許多有奪金希望的運動項目上,但台灣不能也不應太過專注爭取金牌數量。從最新的獲獎數來看,共有七十九個國家奪牌,台灣排名第七十七,而總參賽國為八十六國。
台灣社會的焦點應少一點在升學和賺錢,多一點在運動上,這與奪取更多面獎牌無關,而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讓台灣人民活得更有朝氣、更健康,也更滿足並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