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在全球經濟上居領導地位,靠的是豐富且扎實的社會與經濟結構,而這多數要歸功多元化的種族,以及積極接納外來移民的態度。
在政壇上,他是來自伊利諾州的無名小子,在華盛頓只擔任過一項公職,卻靠著高度智慧和魅力十足的演說技巧,打敗同黨許多更有勢力的政治人物,成為黨內提名的總統候選人。他的勝利不但是提升非裔美國人地位及權利的里程碑,也是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從種族社會演進為全球化世界,對人的判斷標準也從種族、膚色,進步到智慧、正直及熱誠等個人特質。
我所指的,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就是他帶領美國廢除奴隸制度。當然,前段文字也適合用來描述當前民主黨的總統參選人歐巴馬。歐巴馬最有力的支持者是非裔美國人,但他同時也備受都市受高等教育的白人歡迎。而希拉蕊、小布希,以及共和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則仍在努力爭取鄉村白人及藍領階級的認同,這意味他們仍緊抓著種族主義和極端保守的思想。
不過隨著美國社會都市化、經濟從製造走向服務,藍領階級和鄉村人口比率逐漸下滑,歐巴馬的優勢已經浮現;反倒是希拉蕊和老民主黨的選舉模式,讓他們失去原先的優勢。在外國評論家總喜歡批評美國黑人屢屢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情況下,美國社會的這種轉變,頗能振奮人心。順帶一提,這些外國評論家其實本身也不見得對黑人有多友善。
在台灣,政治發展也一樣有令人喜悅的變化。族群分化已經受到質疑,而且聲名狼藉,雖然並未完全消失,但至少這次總統選舉的結果,已經展現這樣的趨勢。操弄族群意識,以及狹隘的省籍主義,是台灣政治近年來的特色,而這種狀況令我感到很不舒服。
這讓我聯想到德國惡名昭彰的優生主義。我非常反對這種想法,也從不認為純種德國人和其他人種有什麼不同。現在一切都很清楚了,連德國人都對過去納粹的作為感到厭惡和自責。有趣的是,歐巴馬的黨內對手,是美國第一位女性總統參選人,而部分輿論認為女性並不適合參政;不過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實在是跟不上現代化社會的腳步。
拿日本來說,這個工業國家的性別歧視最嚴重,且正面臨人口老化及減少的難題;日本已經沒有足夠受過高等教育且適任的男性勞動人口,可以滿足企業管理職缺的需求;甚至未來可能缺乏足夠的勞動人力,來支撐經濟活動並供養老人,除非日本願意開放外國移民。只要日本不改變對外來移民及女性的態度,未來日本經濟就注定停滯,甚且衰退的命運。
換個角度看,美國能夠維持在全球經濟、科技和軍事上的領導地位,靠的是豐富且扎實的社會與經濟結構,而這大部分要歸功於多元化的種族,以及積極接納外來移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