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認為從基礎教育開始,培育年輕人的創業心態及其所需之技能,可以讓年輕人學會未來在複雜社會中成功所需具備的技能。
而融入課程則需要一些配套措施,有關中小學的措施包括:一、激勵並訓練教師。二、以「做中學」為其教與學的基礎,例如:計畫或專題觀念的發想與實踐,以及透過虛擬或迷你公司的實際運作。三、邀請創業家或當地的公司,參與創業課程及活動的設計與執行。四、提供歐洲各級學校有關促進創業心向的典範實例,並互相學習。
為什麼歐盟需要透過正式教育,培植各級學校學生創業心向呢?他們認為從基礎教育開始,培育年輕人的創業心態及其所需之技能,可以讓年輕人學會未來在複雜社會中成功所需具備的技能。這些技能包含創造力、創新力、獨立自主,和積極開創的能力等,他們也將創業精神視為基本技能。
「年輕發明人競賽」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參與的對象包含六至十六歲的學生,目的在透過競賽培養學生創造力、創意發想,及創新執行的能力,並展現成果,參與的國家包含芬蘭、英國、冰島、挪威等等。有些學校甚至提供比較完整的訓練,讓學生可以在競賽後,從做中學習創業及經營。
盧森堡更在課程中,要求所有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都必須參與創業課程單元的學習。他們都要先看一部卡通片,片中的小朋友想要買一輛腳踏車,需要利用簡單的創業觀念自己賺錢。
這個課程單元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孩子知道,創業也是一個未來工作的選擇,希望可以讓他們改變有關創業的態度。有趣的是,這一部卡通也用在數學課程中,讓學生學習基本財務分析。
在中等教育方面,歐盟鼓勵會員國的學校創設迷你公司。超過二十萬的中等學校的學生,參與迷你公司的創設與經營,提供許多新產品的銷售或創新服務,例如:震動的枕頭當作鬧鐘、老人的娛樂服務等等。
歐盟試著運用這些計畫,一方面形塑歐盟國家的創業氛圍,一方面也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到現在為止,至少有一五%的歐盟學校參與了迷你公司的計畫。波蘭的教育部從○二年開始,建構了「創業精神教育」的全國架構。
芬蘭的作法更是值得一提,全國的中等學校都提供創業教育作為選修或必修課程,政府鼓勵產學合作並積極有效地訓練教師。促進學生的創業精神,已經變成芬蘭各級教育的基本目標。
如果台灣要實施創業精神教育,事先絕對要做好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