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各黨初選的展開、部落格的蓬勃發展,創造了新的政治話題,那就是Ron Paul。他來自最保守的德州,也是國會中最保守的共和黨議員之一,但他最熱情的擁護者,卻是善用網路的年輕族群。
這對台灣有何重要性?首先,Paul提出一個多數台灣選民從未想過的觀點,但此觀點卻深植於美國政治思想中。美國獨立革命期間最重要的意見領袖Thomas Paine是英國的政治理論家,他在一七七○年間曾說過:「最好的政府,管得愈少。」(That government governs best which governs least.)
聯邦政府的分權組織,是美國人不信任中央政府最鮮明的歷史遺產;可是台灣人卻似乎過度仰賴中央政府,並期望政府能代為解決大部分問題。高度複雜的國家健保制度,就是非常顯著的例子;在該制度下,除了小額自費外,從小感冒到大手術,政府全都包了。
另外一例,是政府與公務人員的薪資調整方案,也成為私人企業調薪的依據。再者,政府對大多數主要基礎建設擁有掌控權,就算名義上是BOT(建設、運作、移轉)的案子,也往往帶有濃濃的官僚服務風格。桃園國際機場是全世界最單調無趣的機場,大概只有日本名古屋與上海浦東機場差堪比擬。
當然,在金融體系運作中,若出現問題,政府也要積極、完全地參與;小自個人卡債協商,大到挽救財務出現危機的銀行。台灣的民主相當獨特,因為民眾選出政府,再賦予政府幾乎絕對的權力。然而這樣的結構還有另一層矛盾,台灣政府的權力還是相當薄弱。政治人物透過民粹,也就是憲法架構以外的方法,很容易便可以挑戰公權力。
總統受制於街頭抗爭群眾、電視名嘴、立法委員,甚至宗教人士,這在美國是很難想像的畫面;更何況,從憲法角度比較,美國總統的權力還遠低於台灣。事實上,最近的修憲便是試圖修正立法院與行政院之間的權力失衡狀態;但是民粹與政府之間的權力天秤,似乎還是偏向群眾這一方。
或許Ron Paul的自由派政見有助台灣以不同的角度思考。若能將政府的權力與控制降到最低,使更大部分基礎建設落實民營化,讓個人負起自身幸福的責任,而非交由政府,那麼,我們便可望見到更有權力、更有效率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