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七大的胡錦濤時代,中國將全面迎向「復興之路」,也就是「大國崛起」的中國篇將正式上映。
胡錦濤在二○○二年正式接掌十六大的總書記,到了○五年才正式全面掌握黨政軍大權,這次十七大是正式確立胡錦濤時代的新里程碑。除了中國新領導班子可能有重大變化外,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目前的格局與十六大完全迥異。而且,在中國快速經濟發展過程中,也逐漸衍生出城鄉差距拉大,城鎮與農民所得愈形懸殊問題。更受到矚目的是,中國的下一個五年,包括中國的巨變、兩岸關係又將受到何等巨大變化。
從「大國崛起」到「復興之路」
假如把胡錦濤時代的十六大與十七大稍稍加以區隔,十六大的胡錦濤時代是憧憬大國崛起的時代,中央電視台製播了一輯十二集的「大國崛起」,探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德國、俄國、日本及美國九個大國崛起的原因,當中雖然沒有說到中國半句,但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十六大的五年中,中國經濟快速躍升,中國從憧憬變大國,如今已具備大國條件,進入十七大的胡錦濤時代,中國將全面迎向「復興之路」,也就是「大國崛起」的中國篇將正式上演。這次中央電視台為迎接中共十七大,以「大國崛起」的原班人馬特地製作大型歷史政論系列專輯——「復興之路」,開宗明義就說:「昨天是鄧小平,今天是江澤民,明天是胡錦濤。」這並非說江澤民是當今的第一把手,而是在探討鄧、江、胡三代的領導核心。
「復興之路」選在十七大之前播出,當然是為了十七大來造勢。這次「復興之路」,又將帶出什麼樣的訊息?復興之路有六集,講述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到二○○七年的十七大召開,中國從屈辱、內耗、重生到復興的歷史變化。由於去年的大熱門「大國崛起」講了九個國家,中國隻字不提,因此,這次「復興之路」可以視為「大國崛起」的中國篇。
六集的「復興之路」是這樣區分的,第一集的主題是「千年局變」,講述鴉片戰爭後,中國割地賠款,洋人入侵,到滿清覆亡,民國建立。第二集主題是「崢嶸歲月」,從一九一二到一九四九年,重點從共產黨在中國萌芽,到一九四九年毛澤東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三個單元是「中國誕生」,從一九四九年一直講到一九七六年毛澤東逝世、文革結束的年代。第四集是「偉大轉機」,從文革結束,鄧小平改革開放,到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為止,這是中國經濟繁榮的最關鍵時刻,鄧小平以一己之力推開中國經濟改革的序幕。
第五集是「世紀跨越」,以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江澤民臨危受命,取代趙紫陽成為共產黨總書記,一直到二○○二年十六大交棒為止,這是江澤民時代。第六個單元則是「繼往開來」,從○二年到現在,是真正的胡錦濤時代,目的為彰顯胡溫新政,也在探尋中國如何邁向復興之路。
在十七大前夕,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報告十六大的過去巨變,中國在宏觀調控上的六大經濟成果,一是經濟高速成長,從○三年以來,中國GDP成長年年超過一○%以上,今年上半年更達一一.五%。中國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耀眼的國家;二是經濟效益的改變,各類所有制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財政收入大增,國家調控經濟和轉移支付能力增強;三是農民收入提高,○四年農民收入成長六.八%,○五年為六.二%,○六年是七.四%,○七年首季農民收入成長達一四.七%,成長幅度微幅超過城市居民;四是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快速成長的同時,經濟結構也有明顯的轉變;五是節能減排見效,環境保護的約束力明顯增加;六是重視解決民生問題,包括就業、醫療、社保等民生問題都有顯著改善。中國的媒體大力誇讚溫家寶在十六大的五年中在經濟表現的貢獻。
中國經濟走了二百多年空頭
假如把「復興之路」當成「大國崛起」的中國篇,那麼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胡溫領導的體制,在過去五年的重要「跨越」,是中國已從政治大國演進成經濟的大國。「復興之路」從鴉片戰爭、中國的多災多難起算,那是一八四○年,等於是道光二十年的事。
其實如果把焦距拉長一些,中國的另一個盛世是乾隆年間(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年),中國的經濟產值占全球超過六成,乾隆盛世年間,正值英國擴張海權的時代,那個時期發生了很多大事,包括一七七六年美國脫離英國獨立,一七八四年工業革命,到了一七九一年英國派遣特使團晉見乾隆皇帝不歡而散,到一七九九年乾隆與華盛頓同年過世,西方勢力崛起,中國經濟力卻逐漸走下坡。
到了有歷史可考的一八二六年(嘉慶逝世,道光六年),中國GDP產值占全球五六.二%,美國只占了一.八%。此後,中國在晚清時期國勢日衰,民國成立,內戰頻繁,即使共產黨建國,也因為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讓中國經濟山窮水盡,到了文革末期,中國經濟產值占全世界不到二%。
鄧小平上台後 經濟多頭正式起跑
假如把乾隆以來的二百多年歷史當成股市的循環多空,那麼可見中國經濟空頭市場足足走了二百多年,一直到文革末期才結束頹勢,而多頭的啟蒙點,應該是在鄧小平主導經濟改革的一九七八年起算,中國的經濟初升段,可以延伸到○五年人民幣啟動升值的機制起。從○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中國經濟進入主升段,這個主升段會持續到人民幣升值盡頭為止。
這些年有很多經濟專家斷言「中國經濟即將崩潰」,卻看見中國經濟力愈來愈強,用股票的術語來說,中國經濟的空頭走了二百多年,多頭也不會一下子就結束,看起來人民幣升值的週期可能維持很久。
邁向經濟大國的五大優勢
這個中國經濟的主升段可以用幾個經濟數據來說明。一是經濟總產值。二○○○年中國GDP總值不過是八二○○億美元,到了○四年達一.九三兆美元,超越義大利,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五年再到二.二六兆美元,進一步超越法、英,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七年中國GDP產值可望超過三兆美元,有機會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下一個目標將挑戰日本的四.五八兆美元,快則到二○一二年,最慢在二○一五年即可達成。
高盛預估中國到二○五○年經濟產值會達四十四.四五兆美元,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是相當高難度的挑戰。但是中國搖身變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這已是必然的趨勢。
二是中國GDP的成長仍在加速狀態。從二○○○年起算,二○○○年中國GDP成長八.四%,翌年是八.三%,○二年十六大那一年是九.一%,此後年年越過一○%的關卡,○三年是一○%,○四年是一○.一%(全國工商普查後修正值是一六.八%),到了○五年是一○.三%,○六年是一○.七%,今年上半年是一一.五%。在地球上,目前沒有一個國家能維持如此高速的經濟成長,像印度極力衝刺,最高也不過是九.三%。中國經濟體已夠大,再加上這類高速成長,威力當然非同小可。
三是中國已是巨大的進出口貿易大國。回顧過去三十年來中國進出口的成長軌跡,成長力道比GDP的成長還要驚人。一九七八年鄧小平開始改革開放的第一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只有二○六.四億美元,經過十年,累積了第一個一千億美元,到一九八八年是一○二七.八億美元,再經過六年達二三六六.二億美元,此後每三年增加一千億美元,一九九七年是三二五一億美元,二○○○年達四七四三億美元,二○○○年以後成長加速,二○○一年達五○九七億美元,到○四年已逾一兆美元,達一.一四七兆美元,○五年是一.四二二兆美元,去年達一.七六兆美元,今年前三季的金額已達一.五七兆美元,全年可上看二兆美元,有機會爬升到全球第二的角色。
第四是外匯存底快速激增。由於出口順差成長力道驚人,外匯存底累積速度更快,今年前三季中國貿易順差已達一八五六.五億美元,外匯存底達一.四三三六兆美元,中國穩居世界第一大外匯存底大國寶座。
有了龐大外匯存底當後盾,中國已成立外匯投資公司,開始尋找標的,過去半年來,黑石基金、英國Barclay銀行都是試金石。這次十七大,中投董事長樓繼偉也稱,外匯投資公司投資的範圍與對象也包括台灣,這是中國從吸金大國轉為資金輸出國的重大轉變。
第五是中國可能成為新的消費大國。十三億的中國人形成了一個大市場,今年前三季中國消費品零售成長超過一三.七%,瑞信研究報告預估二○二○年中國占全球消費支出的比重將從五.四%成長到二一.八%,屆時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的消費市場,僅次於美國的三四.六%,目前中國消費市場的成長潛力已廣為看好,瑞信估中國到二○一○年,中國在全球主要十六個國家市占率將達八.六%。
新的領導班子出列
這是中國邁向經濟大國的五項優勢,十七大開幕後,選出新的領導班子,這次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組織部長賀國強,及公安部長周永康可望成為新的政治局常委,在接班梯隊上,習近平與李克強是兩匹黑馬,是第五代領導人呼聲最高的人選,中央人事底定後,各省市領導人調整也將逐漸就緒,目前五十多歲的中生代將成為治國的中堅。
從經濟戰略上看,中國股市持續大漲,目前香港股市市值已逾二十一兆港元,深滬兩市市值達人民幣二十五兆元,把中國與香港股市加在一起,市值達五.五兆美元,已是世界第二大股市,而中國的企業從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都躋身全球前十大企業,中國在經濟舞台上影響力道加大。
在政治層面上,未來不到三百天的日子,中國卯盡全力辦好奧運,這是中國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將是世界政治大國、體育強國的時候,也是中國衰敗二百多年後,新的轉捩點,這是胡錦濤時代登峰造極的新里程碑,也是中國邁向「大國崛起」的新轉捩點,隨著人民幣升值,中國房地產、股市大漲,中國經濟力將成為全世界焦點。
十七大之後 台灣問題將浮上台面
回頭看看台灣,當中國邁向「大國崛起」的時候,台灣要站在什麼位置?在中國以舉國之力,以辦好奧運為目標的情況下,中國可以無視「入聯公投」等挑釁性議題,但是中國辦完奧運,台灣問題勢必浮上台面,這個時候有兩個觀察點,一是二○○八年台灣選出的國家領導人到底是誰?二是台灣的新總統選擇的是和戰策略,對台灣的命運將有重大的影響。
目前陳總統任期已不到一年,到明年五二○之前,兩岸可能仍在停滯狀態,但是新的領導人選出來,已幾乎代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共同的抉擇,這時候的兩岸關係或是台灣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軸,屆時中國崛起,台灣有沒有足夠對抗中國的本錢?這才是二千三百萬人共同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在十七大前夕,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報告十六大的過去巨變,中國在宏觀調控上的六大經濟成果,一是經濟高速成長,從○三年以來,中國GDP成長年年超過一○%以上,今年上半年更達一一.五%。中國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耀眼的國家;二是經濟效益的改變,各類所有制企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財政收入大增,國家調控經濟和轉移支付能力增強;三是農民收入提高,○四年農民收入成長六.八%,○五年為六.二%,○六年是七.四%,○七年首季農民收入成長達一四.七%,成長幅度微幅超過城市居民;四是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快速成長的同時,經濟結構也有明顯的轉變;五是節能減排見效,環境保護的約束力明顯增加;六是重視解決民生問題,包括就業、醫療、社保等民生問題都有顯著改善。中國的媒體大力誇讚溫家寶在十六大的五年中在經濟表現的貢獻。
中國經濟走了二百多年空頭
假如把「復興之路」當成「大國崛起」的中國篇,那麼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胡溫領導的體制,在過去五年的重要「跨越」,是中國已從政治大國演進成經濟的大國。「復興之路」從鴉片戰爭、中國的多災多難起算,那是一八四○年,等於是道光二十年的事。
其實如果把焦距拉長一些,中國的另一個盛世是乾隆年間(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年),中國的經濟產值占全球超過六成,乾隆盛世年間,正值英國擴張海權的時代,那個時期發生了很多大事,包括一七七六年美國脫離英國獨立,一七八四年工業革命,到了一七九一年英國派遣特使團晉見乾隆皇帝不歡而散,到一七九九年乾隆與華盛頓同年過世,西方勢力崛起,中國經濟力卻逐漸走下坡。
到了有歷史可考的一八二六年(嘉慶逝世,道光六年),中國GDP產值占全球五六.二%,美國只占了一.八%。此後,中國在晚清時期國勢日衰,民國成立,內戰頻繁,即使共產黨建國,也因為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讓中國經濟山窮水盡,到了文革末期,中國經濟產值占全世界不到二%。
鄧小平上台後 經濟多頭正式起跑
假如把乾隆以來的二百多年歷史當成股市的循環多空,那麼可見中國經濟空頭市場足足走了二百多年,一直到文革末期才結束頹勢,而多頭的啟蒙點,應該是在鄧小平主導經濟改革的一九七八年起算,中國的經濟初升段,可以延伸到○五年人民幣啟動升值的機制起。從○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中國經濟進入主升段,這個主升段會持續到人民幣升值盡頭為止。
這些年有很多經濟專家斷言「中國經濟即將崩潰」,卻看見中國經濟力愈來愈強,用股票的術語來說,中國經濟的空頭走了二百多年,多頭也不會一下子就結束,看起來人民幣升值的週期可能維持很久。
邁向經濟大國的五大優勢
這個中國經濟的主升段可以用幾個經濟數據來說明。一是經濟總產值。二○○○年中國GDP總值不過是八二○○億美元,到了○四年達一.九三兆美元,超越義大利,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五年再到二.二六兆美元,進一步超越法、英,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七年中國GDP產值可望超過三兆美元,有機會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下一個目標將挑戰日本的四.五八兆美元,快則到二○一二年,最慢在二○一五年即可達成。
高盛預估中國到二○五○年經濟產值會達四十四.四五兆美元,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是相當高難度的挑戰。但是中國搖身變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這已是必然的趨勢。
二是中國GDP的成長仍在加速狀態。從二○○○年起算,二○○○年中國GDP成長八.四%,翌年是八.三%,○二年十六大那一年是九.一%,此後年年越過一○%的關卡,○三年是一○%,○四年是一○.一%(全國工商普查後修正值是一六.八%),到了○五年是一○.三%,○六年是一○.七%,今年上半年是一一.五%。在地球上,目前沒有一個國家能維持如此高速的經濟成長,像印度極力衝刺,最高也不過是九.三%。中國經濟體已夠大,再加上這類高速成長,威力當然非同小可。
三是中國已是巨大的進出口貿易大國。回顧過去三十年來中國進出口的成長軌跡,成長力道比GDP的成長還要驚人。一九七八年鄧小平開始改革開放的第一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只有二○六.四億美元,經過十年,累積了第一個一千億美元,到一九八八年是一○二七.八億美元,再經過六年達二三六六.二億美元,此後每三年增加一千億美元,一九九七年是三二五一億美元,二○○○年達四七四三億美元,二○○○年以後成長加速,二○○一年達五○九七億美元,到○四年已逾一兆美元,達一.一四七兆美元,○五年是一.四二二兆美元,去年達一.七六兆美元,今年前三季的金額已達一.五七兆美元,全年可上看二兆美元,有機會爬升到全球第二的角色。
第四是外匯存底快速激增。由於出口順差成長力道驚人,外匯存底累積速度更快,今年前三季中國貿易順差已達一八五六.五億美元,外匯存底達一.四三三六兆美元,中國穩居世界第一大外匯存底大國寶座。
有了龐大外匯存底當後盾,中國已成立外匯投資公司,開始尋找標的,過去半年來,黑石基金、英國Barclay銀行都是試金石。這次十七大,中投董事長樓繼偉也稱,外匯投資公司投資的範圍與對象也包括台灣,這是中國從吸金大國轉為資金輸出國的重大轉變。
第五是中國可能成為新的消費大國。十三億的中國人形成了一個大市場,今年前三季中國消費品零售成長超過一三.七%,瑞信研究報告預估二○二○年中國占全球消費支出的比重將從五.四%成長到二一.八%,屆時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的消費市場,僅次於美國的三四.六%,目前中國消費市場的成長潛力已廣為看好,瑞信估中國到二○一○年,中國在全球主要十六個國家市占率將達八.六%。
新的領導班子出列
這是中國邁向經濟大國的五項優勢,十七大開幕後,選出新的領導班子,這次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組織部長賀國強,及公安部長周永康可望成為新的政治局常委,在接班梯隊上,習近平與李克強是兩匹黑馬,是第五代領導人呼聲最高的人選,中央人事底定後,各省市領導人調整也將逐漸就緒,目前五十多歲的中生代將成為治國的中堅。
從經濟戰略上看,中國股市持續大漲,目前香港股市市值已逾二十一兆港元,深滬兩市市值達人民幣二十五兆元,把中國與香港股市加在一起,市值達五.五兆美元,已是世界第二大股市,而中國的企業從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都躋身全球前十大企業,中國在經濟舞台上影響力道加大。
在政治層面上,未來不到三百天的日子,中國卯盡全力辦好奧運,這是中國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將是世界政治大國、體育強國的時候,也是中國衰敗二百多年後,新的轉捩點,這是胡錦濤時代登峰造極的新里程碑,也是中國邁向「大國崛起」的新轉捩點,隨著人民幣升值,中國房地產、股市大漲,中國經濟力將成為全世界焦點。
十七大之後 台灣問題將浮上台面
回頭看看台灣,當中國邁向「大國崛起」的時候,台灣要站在什麼位置?在中國以舉國之力,以辦好奧運為目標的情況下,中國可以無視「入聯公投」等挑釁性議題,但是中國辦完奧運,台灣問題勢必浮上台面,這個時候有兩個觀察點,一是二○○八年台灣選出的國家領導人到底是誰?二是台灣的新總統選擇的是和戰策略,對台灣的命運將有重大的影響。
目前陳總統任期已不到一年,到明年五二○之前,兩岸可能仍在停滯狀態,但是新的領導人選出來,已幾乎代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共同的抉擇,這時候的兩岸關係或是台灣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軸,屆時中國崛起,台灣有沒有足夠對抗中國的本錢?這才是二千三百萬人共同要思考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