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在歐洲市場確已建立灘頭堡,少掉中國市場世界仍然活水不斷,就看台灣企業家的奮進與視野。
德國面積三十五.七萬平方公里,人口八二三一萬,GDP二.七兆美元,是全球第三大及歐洲最大經濟體。
柏林是德國內容象徵,而其中的波茲坦廣場更是德國內容中的內容——一六八五年即是中古世紀城邦間通聯道路交會點及南北貨買賣交易所,更是發明天才的溫床。一八八二年西門子設了第一盞電燈泡路燈,一九二四年全球第一座紅綠燈也在這裡被啟用。
冷戰時期,柏林圍牆將波茲坦廣場一分為二,角色轉化為美蘇兩陣營角力前線,邊界守衛為掃除射界,幾乎所有建物都維持二次戰爭轟炸後的斷垣殘壁,波茲坦廣場風華確曾沉澱褪逝。
但在東西德統一後,波茲坦廣場風華再現,政府將其劃分為四區分售企業投資者,最大區塊賣給了戴姆勒賓士,Sony則購入第二大區塊,建構新力中心(二○○○年完工),建物天篷成為舉世成名地標,日耳曼民族風華從此再起。波茲坦廣場帶出柏林的復興,也啟動了德國經濟地位的再起。
一九九○年東西德合併後,成長停滯、企業陷入危機、失業情勢嚴峻,並被稱為「歐洲病夫」。主因在於(一)德東難以自發性成長。(二)兩德統一後聯邦政府每年支應約一百億歐元挹注德東地區,財政赤字連連。(三)失業率大幅上升,○五年達到九.一%,而英國及瑞典僅四.八%與五.八%,成為兩德統一以來面臨的最大社會問題。
整體來看,自一九九五年至○五年間,德國經濟累計成長一四.六%,低於歐盟十五國的二四%、美國的三九.九%,以及全球的四五.六%。
德國人均GDP陸續被其他歐盟會員國趕過;英國在二○○○年超過,○三年法國、芬蘭、荷蘭、奧地利,尤其是三十年前算是歐洲貧民的愛爾蘭,也接著超過德國。前任總理施洛德也因從○二年開始推動的哈茲法案,未能達到他失業率減半的承諾而黯然下台。
然而德國經濟自梅克爾(一九五四年生;德東)○五年接任總理(德國最年輕,也是日耳曼民族千年來第一位女總理)後,採行一致性經社改革。
其中包括降低所得稅並調整稅率結構、鬆綁勞動市場聘解僱制度、鼓勵創造部分工時與低薪資就業機會、改革偏高的非薪資成本、縮減浪費福利津貼制度,並鼓勵人民減少享受,增加工作時間,終使德國經濟脫離谷底。財政也轉為盈餘並在○六年強勁復甦,GDP成長率由○五年○.八%升為二.九%,失業率在○七年九月亦下降至七%。
依歐盟資料,○五年下半年德國產能利用率已從底部復甦領先歐盟區;至今已連續第四季上揚,致使歐盟二十七國的GDP由○五年的一.八%升為○六年的三.○%。
德國國內需求成長將接續出口,成為到○八年經濟成長動力來源;每天波茲坦廣場吸引了七萬人次來自不同國家遊客,正見證德國經濟復甦,而其為全球最大貿易出口國的超能量,也正引導台商開拓另一片大商機。
八月三十日柏林展出的IFA消費電子展,是德國舉辦兩大世界性電子展覽其中之ㄧ(另一個是CeBIT於漢諾威),為展現積極性,由兩年改為一年。
本次IFA Show共分六部分:家庭娛樂、音效、個人媒體、公共媒體、通訊及科技周邊零組件,以全部二十六個展館觀察,展出重點為家庭娛樂及個人娛樂用電子,各分占了九及六個館場。
今年參觀人數二十三.五萬人超過去年二十二.五萬人、前年十七萬人。台灣參展廠商今年達一一八家的歷史新高,占參展總家數一二一二家的十分之一強。台商在歐洲確已有一片天,我們的視野不應只在中國。
德國人在電子產品的接受度,遠高於非電子產品。我們實地走訪展場外的最大資訊賣場Media-Saturn(十一國五○三據點,年營業額一二二億歐元),日韓大廠如Sony、Panasonic、Samsung及LG等店中,有相當多產品與我們在IFA Show看到的雷同。意味著IFA Show溝通的對象是終端消費者,品牌形象成為IFA Show相當重要的說服力點。
我們觀察到已有台灣公司以自有品牌切入Media-Saturn,在零售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歐盟作為台灣的主要出口地區,德國復甦帶動台商在歐洲大機會。
德國為台灣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六年我對德出口達七十三億美元,較前一年度增加一二%。以台灣總出口數值來看,前三大地區為亞洲、美洲及歐洲,以○七年一到七月出口成長率來看,歐洲約成長一三.○%、亞洲七.七%、美洲則為負一%。
不同於量化生產,歐洲市場因為語言及文化多樣性,客製化能力必須有一定水準,而這部分台灣快而精緻,全球無敵。台商在歐洲市場確已建立灘頭堡,少掉了中國市場世界仍然活水不斷,就看台灣企業家的奮進與視野。
而投資者更不應只以中國經濟內容的變化為馬首是瞻,不管世界是平的還是圓的,「迎戰中國」的內容,就是台灣要走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