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領導人會採取趨吉求成的策略,使用激勵別人想像未來的抽象語言,同時也需要防患未然的政策,採取具體語言,避免損失的後果。
心理學家Higgins認為在調節自我行動與行動結果之間的關係時,有一種人會採取趨吉求成的焦點,另一種人則採取避凶防敗的焦點,前者積極努力以獲取正向的結果,完成理想的自我,而後者同樣積極努力,卻在極力避免產生負面的結果,以防衛害怕的自我之出現。
當人們受到趨吉求成目標的激勵,他們就會檢視甚至記取所有能夠影響他們成功的訊息,這樣的人自然比較會特別注意並仿效正向的角色楷模,激勵自己追求成功,採取趨吉求成的策略。相對的,當人們受到防敗避凶的目標激勵時,他們就會注意甚至吸收有關避免失敗的資訊,因此他們特別注意並仿效負面的角色楷模,避免失敗且採取防敗避凶的策略。
強調趨吉求成的目標時,人們比較會思考新奇替代方案,想出策略以達到目標,因此在從事創意工作時,他們的思路比較流暢,相對的在防敗避凶的目標下,人們為了避免消極結果,即使在創意情境中,也會重複可能不適用的方法。
在組織中,趨吉求成的人比較願意接受改變進行改革或創新。而防敗避凶的人則比較在意安全穩定且不敢冒險,創新與改革則是能免則免,為的是希望不要慘遭失敗。
強調趨吉求成的目標時,人們比較會思考新奇替代方案,想出策略以達到目標,因此在從事創意工作時,他們的思路比較流暢,相對的在防敗避凶的目標下,人們為了避免消極結果,即使在創意情境中,也會重複可能不適用的方法。
在組織中,趨吉求成的人比較願意接受改變進行改革或創新。而防敗避凶的人則比較在意安全穩定且不敢冒險,創新與改革則是能免則免,為的是希望不要慘遭失敗。
工作被打斷之後,防敗避凶的人就會繼續回到原來的工作,就像在溝通對話時,因談話的內容無法滿足對方的興趣而被打斷,防敗避凶的人還是會繼續他原本沒有說完的話,而趨吉求成的人都會尋求替代工作或在溝通時換個能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繼續進行有趣的對話。
歷史上的名言為什麼都是比較抽象,如美國甘迺迪總統的「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愛因斯坦的「想像比知識重要」,這些話都是趨吉求成的說話策略,所以好的領導人會採取趨吉求成的策略,使用可以激勵別人想像未來的抽象語言,而經營者除了要採取趨吉求成的策略,化願景目標為執行力,同時也須要防患未然的策略,採取具體語言,避免損失的後果,在一個組織或國家當中,這兩種人如何創意搭配組合,會影響組織或國家的成敗。
歷史上的名言為什麼都是比較抽象,如美國甘迺迪總統的「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愛因斯坦的「想像比知識重要」,這些話都是趨吉求成的說話策略,所以好的領導人會採取趨吉求成的策略,使用可以激勵別人想像未來的抽象語言,而經營者除了要採取趨吉求成的策略,化願景目標為執行力,同時也須要防患未然的策略,採取具體語言,避免損失的後果,在一個組織或國家當中,這兩種人如何創意搭配組合,會影響組織或國家的成敗。